三三、“督军团”大闹总统府
在对德绝交问题上,段祺瑞轻松搞定了黎总统和国会,但到了参战问题,他第一个考虑的却是盘踞地方的各省督军们的意见。为此,老段特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将各省督军们请到北京,目的就是要争取他们在参战问题上的支持。
对于应不应参战,这些地方军头们大都想法简单,他们觉得如果参战的话,想必要抽调自己的军队,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势力,因此大部分人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譬如安徽督军倪嗣冲,他在蚌埠动身前便发表了一番高谈阔论,称中国不能参战,如果参战的话一定会惹祸上身,导致亡国云云;等到了天津后,倪嗣冲又大骂鼓吹参战的梁启超,称他是“亡国文妖”,欲陷国家于灭亡云云。
对于倪嗣冲的言论,老段虽然觉得十分不爽,但还是非常重视。因此,倪嗣冲一到北京,老段便亲自登门拜访,并向老倪解释了参战的原因和好处。在老段点明“参战不需出兵”的玄机之后,倪嗣冲恍然大悟,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挥舞着手大声道:“参战!一定要对德国宣战,越早加入越好!”
除了安徽督军倪嗣冲之外,当时来到北京的还有直隶督军曹锟、山西督军阎锡山、河南督军赵倜、山东督军张怀芝、江西督军孟恩远、察哈尔督军田中玉等人,即便是没有来的督军,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唯独让老段觉得遗憾的是,同为“北洋三杰”、而且是各省督军中实力最强的冯国璋却没有来。据他派去的专使靳云鹏报告,冯国璋对参战一事似乎模棱两可,不甚赞成,这让老段有点不太高兴了。
在召开会议之前,老段和自己的几个亲信傅良佐、曲同丰、靳云鹏(这三人与老段有师生之谊,并与徐树铮共称为段祺瑞的“四大金刚”)上下活动,多方拜访,力图取得督军们对参战问题的理解。特别是傅良佐,他在徐树铮被派到欧洲考察军事后最受到老段的重用,对老段也是言听计从,不遗余力。
经过一番努力后,这次军事会议的气氛既融洽,又热烈,各省督军对老段的参战主张完全赞成,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这在吵吵闹闹的民国初年是十分难得的。
在开完会之后,督军们意犹未尽,他们随后竟然兴致勃勃的前去集体拜会各在京的协约国公使,并表达出强烈的参战意愿;而那些协约国的公使们更是求之不得,他们又是设宴,又是舞会,对督军们报以了极为热情的招待。在这中外互动中,各方其乐融融,一起达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外交最高潮。
军人集体拜会外国公使,这在外交界可是前所未有的稀罕事,算是开了洋荤了。当时的舆论对此颇有微辞,但那些军头们此刻正在兴头上,他们才不在乎文人笔杆子下的扯淡呢。这不,5月1日正赶上老段开内阁会议讨论参战案,这帮武夫听说后便结伙前去围观……各省督军们倒要看看,这民主议政到底是如何个搞法,在他们看来,既然如今民主共和了,人人当家作主,那他们作为各省代表,参政自然是理所当然嘛!
这次的内阁会议,人丁本来不旺,因为内务总长孙洪伊被免职后职位一直空缺,教育总长范源濂正在休假,财政总长陈锦涛和交通总长许世英因牵扯贿赂案而正在回避,外交总长伍廷芳则因提出了辞呈,此刻也不便参加内阁会议。由此,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总理老段外,实际上只有海军总长程璧光、司法总长张耀曾和工商总长谷钟秀三人。
等到各省督军们闯进来之后,本来冷冷清清的会议室立刻变得欢快热闹了起来。按理,各省督军未经邀请是不应该参加内阁会议的,但这些家伙大多是老段的老同事或者老朋友,总理既然不说话,那其他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倪嗣冲和老段是老乡,又一起共事多年,一向口直心快的他第一个发言:“欧战即将结束,我们又不用出人出枪,现在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