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督军团”大闹总统府
要求很简单,那就是限当晚必须通过参战案,不然就捣毁议院,“以平民愤”!
在吴炳湘回去复命的时候,“公民代表”们已经在场外等得不耐烦了,他们中的一些人随后鼓噪着,并捡起地上的碎砖头、烂瓦片往议院里一阵乱扔,场内外秩序再次大乱;而在议院里面,段祺瑞则被愤怒的议员们逼到国会休息室里,形成了对总理的内场围攻。
在混乱当中,前来采写新闻的外国记者也遭了殃,一名日本记者便被“公民代表”们扔的砖头砸得头破血流。消息传来后,段祺瑞担心会因此引发国际争端,这才命令吴炳湘立刻用武力强行驱逐这些冒牌的“公民团”。随后,吴炳湘调来骑警队,用马队来冲击这些“公民团”,最终将闹事的人驱散。而这时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参战案的投票自然也就无法进行了。
事后查明,所谓的“公民团”,其实都是傅良佐这些人花钱雇来的无业游民,他们在北洋军人的组织下摇旗呐喊,原本是希望帮助老段一举通过参战案,没想表演过了头,结果是弄巧成拙,非但使本该顺利通过的参战案泡了汤,而且还让段祺瑞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
所谓“小人不足以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诚哉斯言!
在这场风波后,舆论为之哗然,老段的政敌们纷纷发电或者在报纸上予以严厉谴责。在强大的压力下,原国民党籍的各部总长如伍廷芳、程璧光、谷钟秀、张耀曾纷纷提出辞职,就连最亲老段的范源濂也只好提出辞呈,以保自己的政治清名。
5月12日,这一天国务院本该举行例会,但由于伍廷芳等人已经提出了辞呈,他们不再来参加会议;而财政、交通两总长也因为贿案被停职待查,这样内阁就剩下段总理一个人,独对空席,成了真正的“光杆总理”。不过,老段虽然成了孤家寡人,但他仍旧非常敬业,每天都照常前往国务院上班。
各位,段总理一个人到国务院去办公,可别以为是笔者在开玩笑、讲故事,这可是千真万确,实实在在发生的啊。要知道,我们这位个性倔强,又刚愎自用的段总理乃是军人出身,而军人是最讲职责的。这不,虽说“一人内阁”有点不习惯,但老段还是对他的参战案念念不忘,数天内连发三道咨文,要求国会尽快审议,速速通过,其心情之焦迫,不啻于农夫之望禾苗也。
可惜的是,段总理的心情并没有得到议员们的理解。国会在接到段总理的咨文后,议员们议论纷纷,说:“国务院发出咨文,应由国务会议决定,如今内阁只剩下段总理一人,如何召开国务会议?既然未经国务会议讨论,咨文当属无效,还是等到内阁改组之后再审议不迟。”
此刻的老段,正眼巴巴的等着国会审议参战案,心情之焦迫可用“望眼欲穿”来形容,但国会的答复却浇了他一瓢冷水,即刻宣战的愿望也就化为泡影。老段原本是个军人,做事一向雷厉风行,如今做个总理却处处被国会和总统府制肘,如何不让他忿然恼怒?
恼羞成怒的还不止老段一人,那些督军在被黎元洪训斥一顿后也是忿忿不平,他们随后又联名在外交大楼宴请国会议员,谁知道上次“公民团”闹事之后,议员们对这些人明显冷淡了许多,支持参战案也就无从谈起。
在冷遇之下,督军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不提参战案了,他们雇人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章,指责“法非良法、国会专权”,要求审议宪法或者干脆解散国会算了。段祺瑞得了这篇好文章,自然是心中大喜,随即便命人将这份带有二十二位督军和代表签名的呈文送到总统府,看看黎总统是如何反应。
黎元洪看见老段这阵子窘迫不堪,原本是十分快意,而他的那些幕僚们也都是兴高采烈,他们认为老段的独角戏唱不下去,正好是“倒段”的好时机。这时,老段将督军团的咨文送来,说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