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慌慌张张闹复辟,轻轻松松讨逆军
对张勋在徐州的余部进行防堵。如此一来,辫子军便一南一北,完全隔开,老张在北京也只能徒呼奈何,作困兽犹斗了。
7月6日,东路讨逆军进逼丰台,与辫子军发生激烈交火。在这次战斗中,倒有一事值得记录一笔,那就是南苑航空学校的讨逆航空队首次出战,并向辫子军的阵地和皇宫投了炸弹。这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一次空军作战,而去还是轰炸了紫禁城。
据记载,紫禁城总共挨了三枚炸弹,虽然都是尺把长的小炸弹,但这足以吓得宫中的小皇帝溥仪、太妃和大臣、太监们魂飞魄散了。在炸弹扔下来之后,这些人慌作一团,纷纷扎进床下,仿佛睡觉的那个地方是最安全的。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三枚炸弹,一枚落在隆宗门外,炸伤轿夫一名;另一枚落在御花园的水池边,炸坏了水池一角;还有一枚则落在西长街隆福门的瓦檐上,虽然没有爆炸,但把聚在那里赌钱的几个太监给吓个半死。
7月7日,东西两路军会合进攻丰台,辫子军正在顽强抵抗时,原本加入复辟阵营的第十二师陈光远部突然倒戈,而原依附辫子军的京畿第二旅吴长植部也加入了讨逆军的队伍。辫子军腹背受敌,只好草草结束战斗,向北京退走。中午时分,讨逆军便占领了丰台,几无人员伤亡。
7月8日,外围的战斗基本结束,讨逆军兵临北京城下,而辫子军则退入北京城企图负隅顽抗。在前几天,张勋还在那里乱颁上谕,命各省督抚选派三人来京筹划国会,又搜罗了一班陈年角色如岑春煊、赵尔巽、铁良等入弼德院顾问大臣,并委徐世昌为太傅,张人骏、周馥为协办大学士,自己也加封了个“忠勇亲王”。
可惜的是,被点到的那些老官僚虽然暗地里聊以自慰,但这兵荒马乱的,谁敢贸然赴任?最后还不是只剩下这个“忠勇亲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御前议政大臣”张勋张大人带着这帮子辫子兵在北京奋勇抵抗?
战败之后,张勋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好自请开缺,并愤愤不平的发了一个通电,说民国以来,战争迭起,国困民穷,这都是办共和给闹的,现在我老张顺应天命民意,还政大清,欲行君主立宪政体,乃是诚心诚意,不为个人谋利益;所幸吾道不孤,凡我同袍各省(指各省督军),多与其谋,东海(即徐世昌)、河间(即冯国璋),尤深赞许,信使往还,都有证据证明。现在好,一个个都翻脸不认人,把我老张当傻瓜,好,现在我也不管了,请徐阁老(世昌)来京主政,组织内阁,召集国会,议定宪法。徐阁老来京之前,所以政务都交给王聘老(士珍)去负责。反正我没啥要求,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要把老子惹急了!
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听到这个通电后,却下令将张勋的老职位如“长江巡阅使”等一概撸掉,打成罪人;而段祺瑞的讨逆军也不依不饶,非要张勋解除武装,就地投降。消息传来,张勋气得是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立刻迸发出他那牛蛮脾气,将退入城中的残兵败卒重新搜集,并在天坛、东西华门、和南河沿私宅等地布下重兵,并设下炮位,定要把京城这首善之区变成与讨逆军决一死战的生死场。
张勋的拼命架势摆好后,京师大震,老百姓们纷纷携家带口的出城逃命,就连在京的外交使团也连连提出抗议,并在辫子军和讨逆军中斡旋调和,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各方的要求下,段祺瑞令讨逆军暂时停止攻击,并派人去劝张勋立刻投降,免得毁坏北京古城遗迹及伤及无辜百姓。
张勋的牛脾气是人所皆知的,当来人将段祺瑞的话转告给他时,他怒气冲冲的说:“当时是黎元洪把我请到北京来的,如今要我走也可以,必须要黎元洪再把我送回到徐州去!”公使们也来劝他,张勋说:“我不离兵,兵不离械;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听说姓黎的跑到了你们那里,我倒要把他找来评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