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正文 第八七零章 不忘初心
且这次是要朝宗室动手了。

    徐光启这样的人物,当然早知道明朝的宗室,对于朝廷,对于各地官府、民间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对于宗室过多而朝廷负担过重的问题,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想改,万历皇帝在位的时候张居正也想改,但是风风雨雨闹来闹去,最终都没有人敢于提出实质性的变革,不过是改了改宗室的俸禄而已。

    为什么嘉靖皇帝时期,万历皇帝时期,朝廷上下都想改改宗室制度?

    实在是因为,朝廷支付给宗室子弟们的禄米,到了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当时京师户部太仓每年能够从各地收取到的全部粮食总额了。

    而当时朝廷还有许多不得不干的大事要做,嘉靖朝的大事一个是在东南沿海抵御倭寇,二个是在西北地区收复河套。

    到了万历时期,因为朝廷财政不行,放弃了收复河套,然而与此同时,却又有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

    如果按照太祖、成祖为宗室子弟定下的俸禄标准给付钱粮,那么朝廷上的大臣们什么就都不用干了,就是皇帝想干事情也干不了。

    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山西布政使上书嘉靖皇帝,向嘉靖皇帝报告了一个事实。

    当时山西粮食欠收,各地粮仓存粮总计一百五十二万石,但是根据惯例,却需要向封地在山西的宗室皇亲转运支付年俸禄米累计二百一十三万石,缺口五十一万石。

    山西布政使没敢说不支付,而是请求嘉靖皇帝下旨,让户部太仓运粮补上这个缺口。

    与此同时,山西布政使也请求嘉靖皇帝免了山西一省需要往宣大两地转运供应的军粮。

    山西布政使的这个上书,让嘉靖皇帝吓了一跳,山西一个省就已经是这样了,可以想见,当时整个大明朝的情况。

    不过当时炼丹修道已经有点走火入魔的嘉靖皇帝,让内阁大臣们去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除了裁减宗室俸禄之外,这个问题谁也解决不了,果然降了点宗室俸禄,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万历年间,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非得改革不可的原因。

    不改革的话,当时大明朝的财政就得崩溃。

    不过,张居正的改革也仍然没有敢于拿当时的宗室开刀,而是从清丈天下税田,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入手。

    虽然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但是朝廷需要转移支付给各地宗室皇亲的禄米,却并没有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变得越来越多了。

    到了张居正丁忧下台返回湖北老家的时候,朝廷当年需要支付给天下宗室皇亲的禄米,再一次达到了顶峰,超过了朝廷当年实际征收上来的禄米数量,即捌佰伍拾万石。

    与此同时,随着张居正被清算,张居正搞的新政也刷随即人亡政息,朝廷收入开始逐年减少。

    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时的朝廷已经根本无力全额支付了。

    宗室皇亲的规模,却并不因为朝廷财政收入的减少而稍有减缓,相反却是不断扩大。

    随着万历末年,万历皇帝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封为亲王,大明皇室的亲王、郡王等藩王,以及宗室封爵的数量,也达到了有明以来的顶峰,即在册三十四个亲王,六百二十四个郡王。

    其他剩下的从亲王世子、郡王世子,一直到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再到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宗室男丁有爵禄者,更是超过了十六万人。

    而且这还不算宗室女子有封号的,比如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以及几乎同样数量的驸马都尉和宗室仪宾们。

    若是加上这些出身宗室的女子,及其配偶驸马和仪宾们,皇明宗室的人口,到了崇祯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简介 >日月当空照中华目录 >正文 第八七零章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