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正文 第九三六章 囊中之物
随即成为了金州的最高军事统帅。

    与此同时,城中与周边并没有多少汉民,自然也不需要处理民事的官员。

    但是到了崇祯三年秋天,经过登州和旅顺口移民金州的内地百姓,越来越多,而各种移民屯垦编户管理的事务,常常让刘国能这个陕北豪强出身的武夫焦头烂额。

    等到李信的二哥李仲带着千余口怀庆府移民,被安排到了金州一带之后,恰逢朝廷招垦令的旨意传来,李仲就顺其自然地充任了金州的州判官。

    在没有知州,也没有同知,更没有卫指挥使的情况之下,金州判官这个职务,就成为了金州城内最高品级的文官了。

    而崇祯皇帝昭告天下的《招垦令》,也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科举出身的进士们,对于大明朝文官职务的垄断。

    至少在那些自诩为正途出身的进士们不愿意前往的大明边地,那些没有功名但却能够带着大批移民前往边地屯垦的人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李信的二哥李仲,就靠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及自己弟弟当着旅顺镇守使的便利,从一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商人,一跃而成为了主管一地屯垦、水利、诉讼等事务的从七品朝廷命官。

    至于拥有秀才功名的李信三哥李俊,则在抵达旅顺口之后不久,就进入了旅顺镇守府李信的幕中,帮着李信打理旅顺镇守府与长芦盐运使司共同设立的盐课提举司。

    这个盐课提举司下面设立的黄金山盐场、东西鸡冠山盐场,开辟了大量的海边盐田,用晒盐法出产的海盐颗粒细密、洁白晶莹、不含杂质,正是上好的海盐。

    而旅顺盐课提举司六成的海盐收入,都归旅顺镇守府支配,也使得旅顺镇守府有了不菲的资金,可以修筑城堡、安置移民。

    因此,到了崇祯三年十一月末的时候,李信在写给崇祯皇帝的奏疏之中报告,旅顺镇守府所属复州城、金州城、青泥洼堡、三涧堡以及旅顺口内的城山堡等一共两城十二堡,户数达到了两万七千六百八十一户。

    而旅顺镇守府所辖两城十二堡内外,以山东、河南两省流民为主的人口数,更是突破十万,达到了十万零八千八百六十七口。

    在旅顺镇守府建立之后的短短两年之内,当年被老奴奴儿哈赤几乎屠杀一空的辽东半岛之上,汉民的人口数量,就以令人惊讶地速度恢复起来了。

    虽然眼下还远没有达到当年金州卫、复州卫还在大明朝手中之时的盛况,但毕竟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李信带着旅顺镇守府的人马成功收复了复州城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下旨让他们继续往北进攻。

    而且对旅顺镇守府将近一年来的按兵不动,也没有任何责怪之意。

    因为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深知,这个时代,大明军队对于任何一地的占领,或者收复,都应该伴随着大量汉民百姓的随迁、定居,以及对当地的开垦或者开发。

    若是没有充足的汉民人口作为基础,那么打下来的任何一块土地,早晚还会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云贵之地如此,河中之地如此,漠南之地如此,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上的北方地区,也是如此。

    当然,复州城以南各地汉民人口的恢复,也是一把双刃剑。

    若是有足够的过冬粮食,那么这些人口是一笔财富。

    可若是过冬的粮食不够,那么这些突然多出来的大量人口,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好在李信派人从山东、河南招募的百姓,多数都是拖家带口前来分地的移民,都是各部将领从自己的本乡本土招募而来的,并不担心他们造反作乱。

    但也正是因为许多移民来自旅顺镇守府各路将领的本乡本土,到了冬季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简介 >日月当空照中华目录 >正文 第九三六章 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