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正文 第九六五章 鼓励联姻
,与归附的异族外藩通婚联姻的情况,眼下在大明朝的官场上虽然仍旧比较敏感,但却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所乐于看到的一个局面。

    林丹汗逃往青海之后,特别是女真人先胜后败退出了漠南之后,漠南蒙古各部落就已经很难构成对大明朝的威胁了。

    对崇祯皇帝来说,拉拢漠南蒙古各部正是他如今的重要战略。

    只要眼下九边各镇的将领们,能够做到不与女真人通婚,至于其他的外藩,比如蒙古、朝鲜、缅甸、琉球、安南、康藏之类的各民族,他们愿意怎样就怎样。

    崇祯皇帝的这个态度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旨意下发,但是自从崇祯皇帝自己赢取了海兰珠之后,许多边镇的将领们心里就都有数了。

    尤其是当平壤伯刘兴祚及其刘氏兄弟们杀了他们的女真妻子,并经过张溥等人做媒,一个接着一个地迎娶了朝鲜权贵世家的女子为妻为妾之后,这样的事情就已经越来越普遍了。

    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本人当然也有他的一些考虑。

    武川伯祖大寿也好,平壤伯刘兴祚诸兄弟也罢,他们能够在各自坐镇的地方站稳脚跟,对于他们个人是好事,对于眼下的大明朝也是好事。

    同样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崇祯四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的鹊桥之会举行之前,崇祯皇帝亲自将曹变蛟、祖克勇两人,从参加元宵鹊桥灯会的将校名单之中抹掉,不让他们迎娶即将出宫嫁人的宫中女官。

    崇祯皇帝这么做,不是出于对这两个侍从武官不满意或者不欣赏。

    正相反,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这些在历史上已经证明过自己对大明朝忠诚的青年将领,暂时留着未娶之身,下一步与那些已经归附或者尚未的蒙古外藩贵族们通婚联姻。

    也因此,对于发生在归化城、武川城那些边将身上的婚姻嫁娶之类的事情,崇祯皇帝也实在没有反对和杜绝的必要。

    对塞北草原部落或者说内外蒙古地区如何实现有效的统治,历来都是中原汉人王朝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如今这个难题,同样摆在了崇祯皇帝的面前。

    漠南蒙古地区还好说一点,可以通过大规模地从内地迁移汉人到这里开垦农田或者开发矿场,并通过民族之间的通婚来实现长治久安,但是漠北的蒙古地区怎么办呢?

    那里土地辽阔,又是高原地区,冬季漫长,根本不适宜农耕民族生存。

    即使朝廷再怎么鼓励,也不会有太多的汉民越过瀚海北上漠北。

    这是在后世的历史上已经得到过验证的事实。

    对于这样的地区,大明朝如何将它真正地纳入版图并实现长久的统治?

    战争是必需的手段,驻军也是必需的手段,但却绝不是最好的和最后的手段。

    眼下大明朝的上下,或许还没有人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但是如今这位向来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是走一步要看三十步的崇祯皇帝,却不能不提前思考和布局。

    在他看来,除了继续利用喇嘛教信仰这种精神手段治理这样的地区以外,剩下的能够想象得到的手段之中最经济实惠的,就是让自己的子孙直接成为这些地区的藩王。

    那么这就需要一位甚至几位塞北蒙古部落上层可以接受的皇子。

    在眼下三位来自科尔沁蒙古的妃子之中,崇祯皇帝最乐见的,当然是出身于博尔济吉特氏的海兰珠能够生下一个皇子。

    毕竟博尔济吉特氏在塞北蒙古各部之中,不仅出身和血统比较高贵一点,而且势力也很强大。

    这就使得海兰珠所生育的皇子,能够在将来比较容易地得到塞北蒙古部落上层的认可。

    当然了,海兰珠能不能生育皇子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使她生育不出皇子,宁妃苏日娜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月当空照中华简介 >日月当空照中华目录 >正文 第九六五章 鼓励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