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五回 太伯立宗吴国崛起
弟及,当年泰伯为了反对这一制度,与命运作抗争,而逃荆蛮之地,现在的结果还是兄终弟及的结果,泰伯在最后时刻也只好叹息:“这是命中注定的,天命不可违。”叹息而终。

    泰伯的十几个嫡孙们不是叔叔仲雍的对手,只好眼争争的看着爷爷的宝座传给了他的弟弟仲雍,急也没有用,实权掌控在仲雍手里,大位旁落,只好认命。

    这也是三十年前花萼设计好的局中局,也是对二王子仲雍私下里的承诺。三十多年中,仲雍一直掌管军队,担任吴国大司马。这种局面,一直都是计划之中,从无改变。这个结果也是花萼最好的安排。泰伯是局中人,但不知道此局。

    世上总归有高人,总会有不服气之人,泰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可小瞧,天命观的高人为泰伯叹息,并为泰伯的嫡系小孙子姬达暗送感叹词:

    “抗争命运奔逃荒蛮之野,

    天道酬勤绝地雄起东南,

    经天纬地营造江南句吴,

    天命难违世袭大位旁落,

    欲得天理唯有天师达位。”

    这里的“天师达位”,玄机在于天师暗指兵权和天官之职位,达指姬达。一语双关的道破玄机,指明方向。

    吴国第二代君王仲雍继位,因哥哥把王位宝座传给了自己,所以仲雍对泰伯非常敬重,决定把梅里改为泰伯祀庙,以祚奉祀。这个地方留给他的后人姬达来统管,自己迁都常熟卧牛山,把卧牛山更名为虞山,为何要更名为虞山呢?尚贤,尧、虞、舜,合称上古三贤,唐尧禅位于虞舜,他的哥哥泰伯禅位于仲雍,哥哥就是唐尧,哥哥现在禅位于“我”,“我”就是虞舜了,所以,仲雍决定把卧牛山更名为虞山,江山湖水,有山就有水,把前面那个湖更名为高尚的湖,尚湖,以此来表彰哥哥泰伯的高尚的人品。新建吴都于虞山东南,大江之边,定吴国国都为虞城,并自称为虞仲。

    吴和虞在古汉语中读音不分,虞读下半部吴的音节,意思是山上的老虎,老虎是山中的大王,虞,山大王的意思,管理山林的叫虞大父,管理林子的叫林衡,是虞正的手下。

    仲雍因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好,于是,自登位以来,吴国大小事情都由唯一的排位第三的小儿子季简处理,其他儿子也都过世,虞仲迁都不到四年,吴王仲雍病逝薨毙,葬于常熟虞山之东麓。虞仲被常熟地区的吴人奉为始祖。

    第二位吴王仲雍薨毙,父终子及,仲雍的小儿子季简继位,姬简前面的两位哥哥都已经去世,理所当然的由他来接任吴国第三任新王位,没有悬念。

    姬简,也叫季简,年值五十岁,是仲雍王后陈国公主宝芬之后,长得当然是一表人才,高大英俊,接任吴国君王之后,雄心勃勃,要为吴国的壮大和展贡献自己的才学,一展志向抱负,可谓志向高远,自信满满。

    你方唱罢,我登场,季简继位第二年,任命泰伯之嫡孙姬达为大帅,开始小规模的吞并环太湖周围的小国家,接着开始向外扩张,尤其是大商的亲密小国,吴王姬简在南方吴地开始出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继续任命姬达为三军统帅,兼任吴国天师,鲸吞小邦,两年下来,吴军横扫五百里,所向无敌,吴军不是要你称臣,而是直接收入吴国版块,一点也不客气,一不小心,吴国的疆土展到方圆七百多里,长江下游南岸,沿太湖周边地区向西数百里,西边一直到越国边缘,北面一直到南巢地区核心地域。这还了得,虽然吴国是后起之秀,也就在这三十多年里才展起来的大商境外方国,虽没有臣服大商,与大商也没有建立关系,是一方独立的国家。但他是周人姬姓后代,是古公亶父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原太子泰伯,一个是二王子仲雍,两人逃到南蛮之地,建立句吴。现在两人都已经仙逝了,可他的后人不愿乘凉坐守疆土,而是欲霸天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西周王朝简介 >西周王朝目录 > 第三十五回 太伯立宗吴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