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太姒护幼周公矫力
“好在我摄政为官多年,执政六年多,故旧心服遍及朝野,想那小侄子亲政之后,也得顾及群臣的反应,现在我再多安排几个人,占满朝廷的每一个官位和角落,我看你能拿我怎样!一旦有风吹草动,我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看你又能怎样。我退是诚心,如退了有了风险,也就没有选择了。后面的事,就取决于你成王的意思了”想到此周公旦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两全其美,既交了王权,又不影响自己的历史地位,以及又没有生命危险。
周公旦虽然下了决定,也安置了所有心服于各个部门,可没有对外表明态度,其他人都在猜测,看风,站队。
太王太后召见周公旦。
“孩儿拜见母后。”周公旦行礼。
“听说这段时间,你忙于更替朝中臣工,包括军营。”太王太后直截了当的问道。
“母后的耳朵真灵,孩儿确实在调整机构,肃清朝野,给成王一个清明世界。”周公旦承认确有其事。
“这么说,你是在安排退居臣工之位了。”太王太后问道。
“成王长大了,儿臣该退居臣位了。”周公旦也许说的是心里话。
“你这个想法,母后感到高兴,成王也说了,待他举行成人礼之后,他还居住在镐京,兴建的洛邑,由你去居住,以便你管理东部诸侯。你还是担任周王朝的太师之位。鲁地由你儿子伯禽替你代国。”太王太后此话意思是让儿子放心放权,打消周公旦的重重顾虑。
“原来成王是这么想的,儿臣感到意外。”周公旦说道。
“他新建洛邑,不是为了建新都?”周公旦再一次感到意外。
“不是,是为了你而建,也是为了你便于管理东部诸侯的安定而建,西部仍由少保管辖。你和少保俩人仍然是东、西分治。”太王太后说道。
“儿臣感激不尽。”周公旦面色好看多了。
“我再提醒你旦儿,蔡叔度的儿子胡儿,现在在你鲁国做卿士,你何不推荐给成王,做个顺水人情,让成王复封胡儿为蔡国君主,以奉叔蔡之祀。你三哥叔鲜就算了,让他的后人就在北霍山汾水地区生息吧,人死不能复生,影响太大,大家尽释前嫌,一家人和睦相处,都是我的孩子,都是周王朝的脊梁,为我周王朝的兴旺,你们大家一起努力吧!”太王太后把心里纠结很久的意思说了出来,这个时候说这些话,也是提醒周公旦,不要再犯前面的错误,还要纠正错误。
“母后训示的是,儿臣一定照办。”周公旦表示做个顺水人情。
“母后还要提醒你一句,成王临政之前,和临政之后,如有什么闪失,母后拿你试问,如有不测,你就为母后操办后世吧,这决不是吓唬你,母后也可向你保证,成王亲政,对你没有威慑,包括你的鲁国我的孙子伯禽。相信母后,有这个能力,你们都是母后生出来的,不论哪一个,都是母亲身上的肉。”太王太后再一次强调。
“儿臣一定铭记母后的教导。”周公旦诚恳的表示。
“我不想看到悲剧重演,我已经失去四个儿子了,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想再伤心,所以这次成王成人大礼,算是家事,我亲自操办,亓(qi)礼官也不用你来安排,不管你怎么想,我已经这么办了。”太王太后忧伤的说道,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儿臣没有反对意见,母后出面操办成王成人大礼,当然是天下人诚服万分,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儿臣也保证不会出现意外问题。”周公旦再一次表白自己的心意。
“那就好。你最好乘你现在还摄政,找成王好好交谈一下,孩子王上好哄,权力王上就不好哄了。”太王太后提醒说。
“儿臣知道了。”周公旦点头。
“好,你去吧,去忙吧。”太王太后用手示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