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成王临朝复营洛邑
叔倍感感激,表示不会辜负成王的恩泽恩赐,效命成王的天命。
冉季侯也在洛邑,成王也是大赞年轻的王叔,与自己的年龄差距较小,能谈得来,希望小王叔能效命王室,担任王室大任,可考虑担任司空一职。
冉季侯感激涕零,没想到,自己这个王室最小的文王之子能得到成王的重用,誓为成王效命终生。
这两人都是周公旦当年封分之人,算是周公之人,可周公旦老拿卫康侯说事,以卫国殷民会闹事为由,不是训斥,就是训令,最好的还是训导,让卫侯忍无可忍,世人都明白,周公旦如果不拿殷民说事,他就很难继续摄政,只有说卫国殷民这样那样的可能,他才能有各种借口来管制殷民,危言耸听,对周公来说,也许是个好办法。
成王对洛邑的建设和规划表示满意,对宫殿主建筑的规划也表示赞成,对太保召公的工作也大加赞许,对太保的卜宅吉卜,表示褒奖。同时嘉奖商髙的几何学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周公旦不放心成王在洛邑所为,于是于三月十二日早上到达洛邑,到了洛邑之后,开始考察洛邑建设和规划,第三天,周公旦在洛邑之南部,宰了两头公牛,举行新城祭天大祀;第四天,又在洛邑新城举行祭地典礼,祭祀土地神,用了一头公牛,一头公羊,一头公猪。也许从那时开始,建筑界就有了祭祀土地神的习俗。
又过了三天,周公旦一大早,就用诰书来诏告参加建设的殷民和各地应征劳役的诸侯、甸、男伯爵分配工作和任务,这让负责洛邑建设的太保召公不高兴,极其不爽。周公之举,乃表示他还是摄政的太师,还可祭天祭地,还可表诏告文书。
太保为降底周公的地位,表示他称臣为臣,于是太保率在洛邑的诸侯君主一同觐见成王,并对成王说:“老臣跪拜,给陛下叩头,请求陛下顺从周公的意见和诚恳的建议,告诫殷民和任用殷臣旧部。”这一下,看上去是为了周公旦,实际上是降底了周公的身份,表明成王在上,批准周公的建议,一举两得。
“准。”成王只说一字。多了多余,足以表达在上之意。
周公旦为挽回面子,于是又开始他那一套,什么训话诰民,“什么王虽然年轻,但,是元,殷民虽乱,年轻的王打算在洛邑治理你们,打算在洛邑建立新都,以洛邑为中心,统辖天下。”又告诫说:“王重视建造城邑,也要重视行德。”“成王初理政事,就像教养小孩一样,现在还不懂政事,希望上帝给予明示,给予吉祥,给予永年,因为上帝知道成王初理国政,就住在了新邑,现在王该注重行德!王该用德政,向上帝祈求长久的福命。”这不但是训话,挑拨离间,还有诅咒成王短命之意。
成王气昏过去了。
太保召公回应道:“我这小臣,率领殷民和诸位君主和臣民,会安然接受成王陛下的成命和明德。吾王终有好命,吾王定会光宗耀祖,光显王威。祈求上帝保佑吾王长命百岁,永久福命。”
周公旦明知建立洛邑,为的是他更好的统治东部而建,他却说出成王刚临政,就劳命伤财,兴建新邑,贪图享受,还说是成王为了亲自管制殷民而建新都,如此的话都说出来,不顾君王的面子,还一再的说,“成王年轻初理朝政,就像教养小孩子一样,要教养,要教育他要注重德政,不要注重物质,和劳役百姓。”更可恶的是,“如果不实行仁政,要向上天祈祷他的长寿。”如此诅咒都说出来,可想而知,成王将要干什么!
召公自称小臣,这让成王来了灵感,他已经知道如何处理周公旦的狂傲态度了,他要实实在在的的临政听朝。
成王回镐京,一路无话,只是在冥想,如何让周公旦称臣,不再处处卖老资格,老搞什么告诫训话
成王回到镐京,已经是四月二十二日,也就说成王自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