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回 茗茶议政合议明主
嘉奖卫康侯立法有功吗?怎么立这么多司法都用不上?”康王说道。
“回陛下,成王嘉奖臣父,是因为他礼制入法,这样便于我们司法部门的宣传。”司寇回道。
“噢,原来如此,那连个盗贼也没有吗?”康王问。
“小偷都没有,哪来的盗贼,大盗更没有,陛下。”司寇说。
“那,有没有让朕大敕一下的小罪人?”康王问。
“有,陛下。按照太医总宰雍贵的建议,我们前去抓捕那个传染疾病给成王的家人,以示惩罚他们防范不当,大逆不道之责。可当我们前去抓捕归案时,此人已经被陈国太姬长公主抓去了,臣等去迟了。”司寇说道。
“这是什么罪?先王本要去救人的,是仁德之举,你们这一来不毁了成王的一世英名。传朕的旨意,令长公主立即放人,此人此罪敕免。”康王下令道。
“诺。”司寇应道。
“朗朗乾坤,连一个犯人都没有,父王成王这是彻底教化子民,这叫朕怎么大敕天下?有谁能想出大敕天下的事情出来,朕有赏。”康王说道。
无人回答,这是国事,怎敢乱言。康王见无人回话,就说道:“既然没有,就以后想到了再说,那第二把火怎么烧,太师,你说。”
“臣认为,按照惯例,实施惠民政策。”太师回道。
“好,惠民政策比较好办,不过,朕想,也不能老一套,什么减免税赋,朕看,这次惠民政策,来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就是乡遂可通婚,打破国人和野民之间的隔阂,从民间开始,民与民之间有贵贱看法,这是正常的,作为国家来说,对立和强调这种看法是不妥的,由其是婚姻这个问题,要加快乡遂间的差异化,尽快扭转遂人的态度和觉悟,还有要用婚姻交流来通好国野之间的文化,人都是向上的,朝好处走的,国野一通婚,不要多少年,国野就同化了。太师觉得如何?”康王说道。
“臣表示赞成,这是利国利民的事,和乐而不为。”太师回道。
“既然太师都赞成了,那就这么定了。可朕由此还想到一个问题,是同一类问题,这乡可选士,那遂为何不可?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改变一个民族和改变一个地方的进步的最最有效手段,要想改变遂人,朕看这是不可忽视的途径。太师,这事你感觉如何?”康王问。
“这是利国福民之举,臣表示鼎力赞成。”太师给力力挺。
“臣附议。”司马出列说道。
“好,既然大家都觉得好,那乡、遂,国、野,郊内、郊外通婚从现在开始,下诏日起。遂选士,从下月开始,现在开始下诏让遂大夫准备遂选。”康王说道。
“还有一把火,下次再烧。今天就到此。”康王说完,站起身来。
“退朝。”太仆正大声说道。
退朝后,太保一边走,一边想,康王虽然年纪不大,可已经成家,说话做事确有成熟之象,和他父王一样,年轻,敢想敢说敢做,我这个爷爷辈的老臣,看来要跟不上形势展的了,还是少教训他为好,他有他的想法,未必不对,当年周公摄政,有什么好,带来战乱不说,治国也没有成王的功绩大,这说明什么,一代比一代强。太保寻思着以后如何和康王相处。
太师毕也在感叹,年轻的王,今天开元第一次朝会,表现得才华,有涵养的大智慧,低调而内悍,谦逊而不失王风,礼到而事办,外圆内方,进退有度,这样的君王要顾命吗!这以后如何顾命,看来做好本职工作,辅政即可,战略和决策,看来不需要老臣插手。
太傅毛公也在思索,看今天朝会的情况,以后没什么老臣的事,说顾命是给你面子,托孤是荣誉,老臣跩老,就是老不死的了。我等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爷爷辈的人,如果自己不尊重自己,让儿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