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十五回 民主放权进士下乡
    内廷大宰的一些话,让康王意识到自己步伐太快,动作太大,康王想了多日,没有理政。

    康王年轻,但天生聪颖,遇到事情善于变通,他想通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五年之内,充分挥三公的威望和主动性,就连下次(公元前1o17年)的朝廷巡守诸侯也计划让召公和毕公代王去视察天下。

    康王之所以这么判断,有他的道理,康王想来想去觉得:“召公和毕公两大派,不会有多大问题,这取决于周公摄政的失败,下场也不好看,还是父王成王看在太王太后的面子上给周公一个不太难看的下场,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想必他们两个爷爷辈份的老臣,也不会晚节不保,和我这个孙子辈的继承人过不去,也不会阻政,因为有父王的先例,他们已是三朝元老,能保住这个光环,才是他们的心愿,他们决不会乱来,可以肯定。”

    康王之所以这么坚信,还因为他们都不是太后嫡子,都是和武王异母同父,他们没有继承权,如果他们要乱政,还有十个太后嫡子不会相让,这也是先王采用两股势力对抗执政,监督平衡权势之意。想到此,康王决定召集三公等顾命常委会人员到议会宫商议政事,宣布他的决定。

    应召,太保召公奭,太师毕公高,太傅毛公郑,少保芮伯,太保彤伯,少傅卫侯六人组建的顾问委员会的召开一次决定性的重大议会。

    人员坐定,上茶。

    康王开口:“众位顾命老臣,朕今天召集各位爱卿前来议会宫,主要是朕决定要宣布一些事情,朕一直认为共商政务,这是好事,这是先进的政治体制,是民主的政治体制,商朝盘根迁都,采用了‘询国迁之策’,向人民征询迁都意见,最后,顺应民意为民利而用迁。

    先祖太王要迁居岐山,而采用‘属其父老而告知’,这也是询国迁之法。

    这都是民主之法,是好事,所以朕也认为顾命商议是非常必要的,是民主进步的表现,目前乡大夫现在还是一直延用选举的办法,这也是民主的集中体现,虽然乡大夫以上官位大臣,多采用世袭子弟,可朕已经改了,提拔了十二位乡遂大夫到上层任职,这打破常规,打破世袭的惯例,世袭还可世袭,贤臣也可上,冲破士恒为士,农恒为农的局面,太公钓鱼,当街屠牛而任军师,这也表明任贤民主之意,既然这些乡遂大夫都是民主选举出来的贤士,那就让他们挥民主来执政。

    现在,顾命大臣先王已经任命,这也是先王采用民主之意。朕想了多日,朕决定,太保召公主管西部诸侯,统领第一师。太保毕公主管东方诸侯,统领第二师。诸侯事务司等相关部门,归两公差遣。三孤协助三公管理。

    朕还决定下次的巡守,召公和毕公代朕巡守,视察东西诸侯。太傅卫侯协助朕管理王畿之地。希望三公鼎力支持,共同管理好祖上传下来的江山社稷,共同为周王朝的安定团结和繁荣昌盛做出毕生的努力。”

    这话说得让六位顾命大臣非常感动。太保召公第一个表态说:“谢陛下信任,谢陛下委以重任,老臣定竭尽所能,效命王朝,致死不愈。”

    “老臣还要在此申明一下老臣的观点,共商,不是共和,共商是共同协商,是征询之意,协商征询,是下议宫。

    盘庚当年迁都于殷,有些人不肯,盘庚‘命众悉造于民’,反复解释宣传迁都的意义后,‘询国迁’而得民赞成,这就是说,即使我等老臣有不同意见的地方,只要陛下耐心反复解释给老臣们听,让老臣知道懂得决策的其中的用意之后,吾等自然就会同意。

    主要是要多沟通,不是决策不对,而是沟通不够,要沟通到直到达成共识为止,老臣也会多学习新新人类事物,不要落后。”召公强调。

    召公说完,毕公接住表态说:“召公说的对,共商不是共和,共商是下议宫,共和是上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西周王朝简介 >西周王朝目录 > 第九十五回 民主放权进士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