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回 三年化碧得失均衡
公元前956年,穆王二十一年,乙丑仲夏,穆王刚从北方回来,因长期的北方环境和温泉,已经使身体不太适应中原气候,穆王身体调整三个月后,身体调理到恢复适应正常的中原气候,开始执政。
时值深秋,穆王对这一年的司寇秋后刑罚进行突击抽查,现很多冤案错案,于是责令毛公班彻底清查司寇部门的刑事案件,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大案要案,错案冤案漏洞百出,穆王很是生气,对司寇草率行事,草率人命,人命危浅之行事态度,给予严训,并下令进行彻底查办,勒令所有大案要案重审,今年的秋后行刑推到明年一起执行,同时下令司寇部门在一年内必须将所有案件复核一遍,以免产生大量冤案错案,尤其是《礼法》条例部分入刑,要从宽处理,或不处理。
司寇得令,吓得浑身是汗,赶紧连夜加班,对所有案件材料进行复核。
一日外殿早朝,佐仕官高声叫道:“王上早朝,众臣朝拜。”
群臣高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穆王说道。
穆王看看下面一百多位群臣,说道:“朕今天要讲的是,还是司法问题,这司法几千条,其中周礼入法就三千条,这三千条本是礼仪,何为礼仪,就是民俗民风,当初为何民俗礼仪也要写进法律当中,因为周王朝刚刚统一,为推广周礼,所以先王就将周礼入法,来强调威慑天下百姓要遵循周礼,如不遵循,就以法查办,可成康盛世,四十年刑法不用,难道天下人都遵循周礼了吗?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那一个按照周礼礼仪去做的,最起码就连诸侯君薨毙之后,连个谥号也没有,有的诸侯连个名字也不要,就叫个地名加姓氏,既然有人不遵循周礼为何不查办呢?就是因为他们违法的有可能是礼教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没有伤害,而现在你们在执政过程中,就有目的地,带着私心杂念来办事,如果按此一说,尔等每次给朕叩头都不听响声,两手都没有完全伏地,按照礼法,你们都是大不敬之罪,朕是否要治你们的罪呢?”
群臣一听此话,赶紧下跪叩头,头叩的咚咚响,大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穆王说:“平身,朕只是打个比方,朕不想从你们身上捞什么好处,不会治罪于你们礼数不周。而尔等营私舞弊,阴奉阳为,公报私仇,借机报复,过度执法,乘机谋利,尔等认为法不则众,刑不上大夫(字面之意,非本意),这是对年轻太子执政表示藐视,藐视太子,就是藐视本王,藐视朕就是藐视朝廷。为戒警后人,朕令夏官铸《周官律》之鼎,将《周官律》之条例铭文铸于鼎上,置于庙堂之上,以此警示后世之人为官要以认真仔细,慎重从事的作风。”
祭公出列提出:“陛下,《周官律》之内容如此的多,如何能铸下此文,谁有此本事?”
穆王道:“朕要尔等将为官之道,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态度,严谨办事的部分,铭记于鼎,而不是将那些人人都知道的风俗和人人都遵循的礼节都铭于鼎上。”
穆王又说道:“另外,还要普及《周官律》,让老百姓也知道为官之道,便于监督,不要只有当官作老爷才知道《官律》,百姓也知道为官者那些可以为,那些不可以为,便于监督为官者滥用职权,滥用司法。”
少傅姜伯说:“陛下,天下百姓这么多,如何才能让他们都知道这些呢?”
穆王接道:“这不是简单,每年州长、党正、族师、榈胥,不都要为民读法吗?现在加上一条,让他们同时为民宣读《周官律》,天官、地官、夏官、秋官四大立法之人,和小宰、小司徒、小司寇,士师等,要图文并茂的宣传司法知识之职能,尔等也一道将《周官律》用图文形式布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这当官的有哪些禁区,哪些是当官的禁忌,一旦触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