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回 盛妃中殇王后丧礼
    作者按:

    【为给读者一个较为有点难度的了解西周文本原貌,本文没有整体直接翻译文句完本意思,而是采用加注的形式,来全译原文,这也是本部小说唯一一回有难度的没有翻译的史料文本,如果读者觉得古奥难看,下次另附本章完全翻译文本,让读者轻松一读。】

    三日后,戊寅日(九月十五日),穆王一行从重璧之台东回到了泽中(阳谷,靠近菹台),泽中寒氏接待穆王一行,逄伯说感到不适,穆王让随行御医为其诊断,御医说:“逄伯得的是风寒,需要就地休息。”

    穆王下令大军就地驻扎,穆王和盛妃住在泽中行宫。

    第二天早晨,盛妃说自己也感到不舒服。穆王让随军御医为盛妃诊断,御医说:“盛妃得的是寒疾,和逄伯是一个症状。”

    穆王当机立断的下令道:“在所有人的茶水里加上御寒疾病的草药。”穆王担心大军被传染上寒疾。

    传令官得令,迅传令而去。御医给盛妃熬药治病。

    盛妃生病,穆王很是心疼,盛妃说:“陛下,臣妾口渴,想喝浆。”

    穆王令侍女前往寒氏处用壶拿些豆浆来给盛妃饮用。仕女应诺,用壶打来豆浆,穆王亲自将豆浆倒到碗里,扶起盛妃,喂盛妃喝下。

    半月后甲午日(十月初一),进入孟冬季节,盛妃病情加重,在泽中也不是长久之计,穆王令大军西行,自己带盛妃到她哥哥盛济昌意城的重璧台哪里去看病疗养。

    待穆王带盛妃到了重璧台之后,盛妃已经奄奄一息,穆王甚是吝惜,痛不欲生。盛妃病危,穆王下令通知所有直系亲属和相关人员前来昌意城。

    长子太子伊扈,长女王女叔姬,次女仲姬,小女季姬等等都已连夜赶到重璧台,父亲盛伯及其亲属也赶到,大臣大祝曾,井利,等也及时赶到。

    第四天,壬寅日,(十月初九)盛妃薨毙(hongbi)。穆王中年丧妻,悲痛不以。盛妃从生病到病故,前后坚持了二十三天,盛姬殡天薨毙,穆王令将遗体安放在毂(gu)丘之庙(即仓颉之庙),设立灵堂。

    盛妃病故,史录官记下这段历史经过,刻辞曰:“戊寅日(九月十五日),天子东狃于泽中,逄(pang)寒疾,天子舍于泽中。盛妃告病,天子伶之,泽曰寒氏,盛姬求饮,天子命人取浆而给,是曰壶。天子西至于重璧之台,盛姬告病,天子哀之,是曰哀次。天子乃殡盛姬于毂丘之庙。”

    盛姬生病事情的经过记录的比较简单,这里的东狃:指转头东回。泽中:阳谷寒氏之地。哀次:再次,多次哀叹,悲哀。毂丘之庙,重璧台边上的仓颉之庙,仓颉被称为字毂。

    国之大事,祀与戎。盛姬时年55岁,中年而薨(hong),英年早逝,属于中殇,得按照中殇殇礼来办,称为殇礼。穆王交代,既然如此,就按照黄河与济水之间的韦地(滑国地区)、谷地(尧葬于谷村成为谷地)、黄城(内黄,皇帝之子少昊和孙子帝喾的城邑)这三个地方的丧礼风俗来举办殇礼。

    曾祝带领女巫周姑、内宰井利、内史策、官人亓(qi)职、史录,抗者、巨匠等人联合主持祭祀殇礼。史录也为其中之一,记录了全部丧礼过程,而且非常详细,抄录详解如下(括弧内文字为备注):

    壬寅日(十月初九日),(穆王悲哀之极,宣布盛姬薨毙,命开始致哀。)天子命哭。启(开始)为主(丧主入庙守灵),祭文宾丧(诔1ei文哀辞,吊孝宾仪程序)。

    穆王女叔(姬)为主(长女),穆王宾之命终哀礼(命宾客开始哭丧),于是殇祀而哭,内史执策(手捧册书),所(灵堂祭祀场所)官人亓职,曾祝敷(摆)筵席,设几(桌几),盛馈具(馈送用具礼品非常众多),(有)肺盐羹(咸肺羹),脯枣醢(ha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西周王朝简介 >西周王朝目录 > 第一百七十回 盛妃中殇王后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