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二四章:黑科技不要停
拍着俺的肩膀表扬俺的,还有,以后这只肩膀谁也不准碰,还有这身衣服,俺的回去供起来……

    “行了,马屁就不用拍了。”李元吉笑骂道,科学院对自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元吉也不希望科学院被搞的乌烟瘴气,整了整嗓门:

    “咱科学院是搞研究的地方,像拍马屁那些旁门左道就不要出现了,与其有这个功夫去想怎么拍马屁,倒不如闲下来想一个新的点子,或者翻阅一下资料。

    在咱们这里,不管你是三棍子也打不出个屁的人也好,还是你能把一句话出花来的,只要你有能力,有想法,就一定能得到提拔,而那些只会旁门左道,想走捷径的人,发现一个滚蛋一个,科学院不是走捷径的地方。”

    李元吉要在一开始就树立起一种严谨正确的风气,免的搞成朝堂那样,到处都是明争暗斗,一番话讲完,众人纷纷激动的点头认可。

    这对他们太重要了,能会道的,往往不会这么死心塌地的干这种苦力活,嘴活不是他们的长处,李元吉这一番话,算是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不过李元吉总觉得自己的话有些缺陷,回想了一遍,果然发现有一处缺陷,继续补充道:“本王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点,在研究项目上,可以大胆假设,但必须要细心求证,只要是在研究项目上下功夫,什么方法都可以试一试,咱们不怕失败,但不能接受同样的失败。”

    这一次讲的比较完美,李元吉自己也感觉比较满意,越来越有种领导的气质,话都不带喘的,浑然自得,好不威风。

    打铁要趁热,大家伙辛辛苦苦埋头苦干了这么长的时间,总不能让他们空欢喜一场,紧接着,李元吉宣布了此次的奖励:“回去找宋忠办一下研究员的手续,所有人记功一次,奖励翻倍!”

    “谢殿下!谢殿下!”袁让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拿到了,终于拿到了。

    从九品研究员,官职再,那也是入了流的官,这个身份很重要,重要到他日思夜想,从江南奔袭几千里来到长安,就是寻求一种入朝为官的可能。

    有了官身,想要往高位走也就更容易一些,科学院是游离于朝廷之外的,这有些难处,但官身却是通用的,功夫不怕有心人,总会等到机会的。

    相反,袁让并不怎么在意的奖励问题,却是让其他工匠们乐翻了。

    官身对于他们来只是一种希望,有可能得到,也有可能得不到,但钱的奖励却是实实在在的,而这又是一笔额外的收入,四百钱足足翻了一倍,成了八百钱,比他们半年的工钱还要多,怎能让人不喜?

    “行了,高兴归高兴,但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完,继续翻地,做各种测试,一头牛一次性最长可以翻多少地?一匹马最长可以翻多少地?新犁使用多久会出现问题?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做出详细的记录,这些你应该明白怎么做。”看着冷冰冰又坚硬无比的土地,在这种条件下翻地,自然会对犁的损耗增加数倍,而且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过这些好像都不要紧,在冬日都能使用,到了春夏秋三季,自然没理由不能用,而且效率要更高,磨损也要更低。

    既然曲辕犁有了,那么耕地的另一神器为什么不搞出来呢?这样岂不是可以继续改进农民的生产效率?

    李元吉将耙的设想跟袁让讲了一遍,古代的工业几乎为零,但这种东西还是很容易搞出来的,袁让则将重心放在桶车上面,从中挑选出部分工匠制作耙。

    唐朝重农,但农民的生产效率提不上来,这就造成了大量劳动力的损失,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做的事情,现在必须要三个人,甚至更多的人才能做到。

    而这样的模式,也更加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唐朝禁止人口随意流动,远出需要有官府开具的路引,而且要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唐朝最佳闲王简介 >唐朝最佳闲王目录 > 第一二四章:黑科技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