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新刻的大印
军长金汉鼎、驻吉安的第十九师师长杨池生、驻临川的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晓以革命大义,劝他们弃暗投明,一起南下广东。结果,被劝的人要么不说话,要么反过来劝他。

    朱德似有所料,仍不急不躁,他从省政府回来,又派人给杨如轩送去一信。

    信中说:“我们最近在南昌开会,共推宋庆龄领导,揭起反对独夫民贼蒋介石的大旗。现决定去广州开辟新的革命策源地。贺龙、叶挺走一路,弟与兄走一路。兄穿须须铠,弟掌大旗。时间紧迫,盼即日答复。”然而,杨如轩仍顾虑重重,一怕反不成被杀头;二怕朱德吃掉他。所以没有回信,只是对送信的人说:“请转告玉阶兄,望他多保重,我自有主见。”

    朱德处理着公务,头上的汗没消,又从革命委员会传来了消息:起义军要马上撤离南昌,朱德被任命为先遣司令。他要带着第九军教育团作为先遣队,比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二十五师早两天踏上南下的征途。

    临川,旧称抚州,距南昌190里,是起义军南下时经过的第一个重要城市。从南昌到临川,一路上没有遇到敌军的抵抗。因为驻临川的正是杨如轩那个师。杨如轩得知起义军要路过临川,考虑到同朱德多年同窗和袍泽的关系,另外也是慑于革命声威,怕与起义军发生冲突,削弱了 自己的实力,所以他把部队撤到城外,悄悄给起义军让出一条南下的大道。

    在贺龙的指挥部里,曾研究了3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政治面貌;二是南下进军路线;三是建立周逸群第三师问题。

    贺龙特别主张有个政治纲领,他的担心与别人不同:“以前人家说我是土匪出身,现在我们是革命,应该有政治纲领,否则别人又说我是土匪了。”

    到了8月3日,形势已经明朗,希望张发奎、黄琪翔参加革命委员会的梦想是不能实现了。张发奎、黄琪翔对革命委员会完全采取了敌对态度。本来革命委员会中有他们的名字,而且张发奎还是主席团的主席,依然是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黄琪翔是前敌总指挥。他们既然对革命委员 会采取敌对态度,革命委员会自然把他们除名了。于是主席团只剩了其余6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一职也由贺龙担任,前敌总指挥则由叶挺担任。

    据当时报载,第二十军军长还是贺龙兼,党代表是廖乾吾,统辖3个师:第一师师长是贺锦斋,党代表是方维夏,第二师师长是秦光远,党代表是陈恭,第三师师长是周逸群,党代表是徐特立。第一、第二两师都各辖3个团,只有第三师仅辖两个团,外加总指挥部一个教导团和一个特务营,共计9团1营。第十一军军长是叶挺,党代表是聂荣臻。下辖两个师:一个是他原有的第二十四师,统辖3个团,另一个是第二十五师,师长是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只辖两个团,外加军部一个特务营,共计是5团1营(当时还有另一个师——蔡廷锴的第十师,也曾划归叶挺指挥,但中间发生变故,将在以后的章节另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简介 >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目录 > 新刻的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