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2章 0082天下大同


    除平定方腊外,还为宋庭平定了建安范汝、广西曹成、淮南李横、淮阳刘豫等反叛,为偏安一隅、摇摇欲坠的南宋支撑了几十年。

    这些赫赫战功,使得他从一名士兵,一步步地被提拔为副尉、承节郎、军统制、团练使、节度使,并历任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等要职,进太保,封英国公、潭国公。建炎十三年,封咸安郡王。

    就是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却触犯了南宋******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于韩世忠反对议和,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为投降派所不容。

    岳飞蒙冤,举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却敢于当面质问秦桧。

    后来,终于被解除了兵权。自此杜门谢客,居家阅书读经,绝日不言兵。

    韩大将军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骑着毛驴,携小童一二,带着酒壶,闷游于西湖之上。

    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这位一代名将忧郁而死,时年六十八岁,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孝宗时,又追封蕲王,溢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注三:采石矶大战是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我国历史上宋、金两国长期对峙局面下一场大规模的水6大战。

    这个时候,韩世忠将军已经过世十年,但是本人对韩世忠将军的高风亮节十分钦佩,故在本书将他写入增加其光辉形象。

    注四:李显忠原名李世辅,父亲李永奇为南宋延安巡检使。

    显忠年十七,即随父出入行阵,颇有胆略。后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职,李永奇常私下对显忠道:“我为宋臣,岂可为金人所用?”父子俩时刻寻机归宋。

    绍兴九年,因李显忠欲率军归宋,金人将李永奇一家三百口全部杀害。

    李显忠遂用南宋绍兴年号,招兵买马,得万人,缉得杀父仇人,碎尸泄愤,南宋四川宣抚使吴送其至临安见高宗,高宗赐名显忠,授都统制。

    一次李显忠、张俊与金兀术战于庐江,兀术对部将云:“李世辅归宋后还不曾立功,此人勇猛异常,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

    绍兴二十九年,李显忠率二百骑兵,在安丰战败金将小韩将军兵五千人,后来金又增兵万余,李显忠率骑兵冲杀,自早至午,以大刀砍敌阵,“杀获甚众,掩入淮者不可计”(以上俱引自《宋史李显忠传》)。

    王权败退,南宋以李显忠代之,也有借重其勇猛为金人所惮之因素。

    各位看官若有兴致,可阅览在下的另一本历史小说《塞北王朝之金》,书内容均为可考历史。

    起风了,茂密的树林整齐的向一面倒去。

    腾腾的杀气,随风沉浮,越聚越浓。

    天空中风云,以可见的度变幻翻涌,云气蒸腾,一层层一幕幕和咆哮奔流的江浪,相互辉映,当真是天地为之变色。众人震骇!

    此时,金军顺风鼓噪渡江,部分水军开始进攻。

    水缘看了看对面的阵势,说:“金人试探我军虚实,不可妄动。”

    虞允文传令下,江面没有任何动静。

    金军见宋军没有动静,以为宋军不敢出战,于是战船尽出忽的,自杨林渡口出,顺风顺水,向东岸冲来。

    金军及到近岸,宋军方才鼓号四起,从岸头隐蔽处跃于滩于,严阵迎战金兵。

    这气势,金军自从入淮西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不觉震惊,想后退又被风力所阻。

    前行的七十余艘战船勉强靠岸,部分金兵开始登6。

    不过金人大部船只因船底宽平,行动不便,在江边搁浅,飘摇不定,无法前进。

    虞允文回头拍着时俊的肩膀,说:“将军,你的胆量,天下闻名,站着这里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天道策之情殇简介 >天道策之情殇目录 > 第82章 0082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