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三日假期
在军中对二壮的照顾。二壮这孩子心眼好,就是没怎么离开过家。在军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呀,还请你们这些袍泽兄弟们多多担待才是。”
李延昭看着那妇人。之前入伍前,他来帮大伙整修房屋,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只是印象不深。此时他亦是抱拳施礼道:“大娘放心,二壮在军中表现不错。什么活都抢着干,操练也很刻苦,从不叫苦叫累。与军中袍泽们也相处得很好。”身边一干人听得此话,亦是纷纷附和,众人赞美之下,二壮脸上俨然笑成了一朵花。
“行,有你们关照,我这当娘的就放心了。”那妇人笑着道:“李什长,今后时常来走动走动。二壮回来就不停地给我说你对他的好。你如此关照他,我这当娘的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李延昭抱拳郑重道:“身为什长,关心体恤士卒,乃是分内之事,大娘不必言谢。我与亲眷失散,从雍秦之地一路逃难而来,路上承蒙大伙的关照,与众人之间早已情同手足,大娘若反复言谢,延昭却是不知该如何自处了。”言毕淡淡一笑。对牛二壮道:“二壮,马都尉放了我们三天假。三天之后回营归建。这几天就在家好好孝顺大娘,照顾好你弟弟。”牛二壮又提着一桶水倒入刘家的水缸,一边应道:“哎,什长你就放心吧。”
李延昭对身边刘季武、曹建使了使眼色,二人会意,随即一齐上前夺下了牛二壮手中的空桶,纷纷言道:“我们来,我们来。你好好去陪你娘说说话。”
牛二壮感激地看了众人一眼,随即便进得自家屋去了。曹建与刘季武轮流动手,将各家的水桶都打了个满。
当天的晚饭便在院中支了两张矮桌,众人围坐在院中,各家都将各家的饭食端出来共享。曹建家炖了一只鸡,牛二壮的娘烙了几十张饼,刘家炖了一锅猪肉。崔阳家包了二三十个肉馒头。各家各户围坐起来,一共二三十个人,欢声笑语,热闹不已。
李延昭静静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温馨。虽然围坐着的众人并不是他真正的家人,然而彼此之间的情谊与关照,早已如同家人无二。众人在饭桌上聊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不时地问问家里儿郎们出征平叛的经过。当他们听说广武军的四百多骑卒四处奔袭,又是偷袭,又是挖坑埋伏,又是筑坝水淹。大家都惊叹不已,俱是为自家儿郎干出的这番功业而赞叹不已。
这顿家庭聚餐,在热闹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各家的主妇纷纷抢着去洗碗刷碟。而刘仲康则看着家中儿郎们懂事地帮忙做家务。不时逗弄着家中的小孙。李延昭亦是坐在旁边,与刘老一起逗着刘季武的小儿子。小孩子胸前还挂着李延昭送的那枚玉观音,手中抓着一只竹蜻蜓,奶声奶气地喊着爷爷陪我玩。
刘仲康慈祥地笑着,抚摸着小孩子的脑袋,连连说道,好好好,爷爷陪你玩。便拿过孙子手中的竹蜻蜓,两手用力一搓,那竹蜻蜓便旋转着飞上了天空,直看得小孩子蹦蹦跳跳地拍手叫好。
李延昭看着飞上半空的竹蜻蜓,蓦然间灵机一动,随后便问刘仲康要来了竹条、纸、以及蜡烛头、浆糊等物,借着屋内昏暗的烛火,径自做起手中的物事来。刘仲康带着那小孩子蹦蹦跳跳地在一边玩竹蜻蜓。欢笑声不断。
不过两炷香的功夫,李延昭手中的物事已经完成了一多半。放眼看去,却是一盏小巧的孔明灯。不一会儿,李延昭捧着那盏制作完成的孔明灯,来到刘仲康与他的小孙子面前。
小孩子好奇地看着李延昭手中的孔明灯,奶声奶气地问道:“李叔叔,这是……什么呀?”
李延昭微笑着摸摸小孩子的脑袋,对他道:“这个东西叫做‘孔明灯’。你快对它许个愿,待会叔叔把它放飞,它就会把你的心愿带到天上,让天上的神仙听到。”
小孩子郑重其事地想了想,然后对着那只孔明灯大声说道:“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