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三 向人民施爱他有情无畏——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
群众有经验,想请您带部分机械队伍立即开进北川县城去。”16日,解放军某部首长前来向陈光标求援。
“没说的。就出发!”陈光标马上在现场吩咐自己的机械队伍留一部分在北川中学现场继续帮助搜救和清理工作,自己则率13辆挖掘机和吊车直奔北川县城。
北川中学与县城约相距两公里。这段路程几乎全被崩裂的山体掩埋,巨大的滚石封死了进城的道路。为了保证后续的救援队伍和大型机械设备能进得去,陈光标指挥他的“铁军”整整清理了一天一夜,终于将通往北川县城的“生命线”彻底地打通了。
站在县城脚下,陈光标的眼泪哗哗地流:这里已被夷为平地,到处是山体掩埋的废墟,而且现场的死尸味与各种消毒水味混杂在一起,整个城内的空气和环境十分恶劣……他已经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了,因为他看了看现场,除了几千名解放军官兵和一部分群众外,所有的救援队伍里还没有一支专业抢救机械队伍,于是立即下定决心:必须发挥机械优势,争取尽可能地抢救生还者。
“有人吗?”
“这里还有人吗?”
陈光标冲到一个又一个废墟堆里,用他那只救命的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寻觅着可能还活着的生命。
此刻离大震的5月12日已经数天了,一般性的搜索很难发现生还者。陈光标凭着他的经验,专门在那些倒塌的断墙残壁的裂缝间寻找。果不其然,又一个微弱的“救命”声音传到他的耳朵里……
“这里有活人!吊车快过来!”这样的时刻,陈光标就会兴奋异常。
在一堆废墟里,陈光标听到深埋在楼板下的是位女同志。他便立即调来吊车,同时指挥几位解放军战士,与他一起轻手轻脚地撬开阻碍物——那时需要格外的小心,不说随时发生的余震,单凭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救人,就得有专业本领。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抢救,被埋近100小时的37岁的北川茶厂女工尚翠兰成功得救了!这位幸运的女职工,她在大震时躲到了床底下,陈光标救她出来时,身上竟然没有一点伤。被救的那一刻,将其抱出废墟的陈光标给她连喂了三口矿泉水。不想尚翠兰猛地抢过矿泉水瓶,要自己喝个痛快。陈光标连忙一把夺过来,说你现在不能这样喝,要不胃就可能坏了。尚翠兰明白地点点头,苍白的脸朝陈光标感激地笑了笑。
“看到这生命的灿烂一笑,我感到无比幸福。”陈光标事后对我这样说。
也许这里的滑坡、泥石流太多,也许是挖掘现场缺少专业技术。从都江堰到通往地震中心——汶川映秀镇的公路,在18日前,一直处在无法让大部队通过的时瘫痪、时半瘫痪的状态,这让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十分着急。当时在映秀镇仍停留着近万名被困灾民和伤员,周边的许多乡村还处在与外界的隔绝之中。于是总指挥部得知陈光标的这支专业志愿机械队伍在前期的抗震救灾中屡建战功,便请他从北川抢救现场抽调部分机械设备,支援映秀镇。
“我们是从都江堰市的虹口镇向汶川的映秀镇进发的。这一段山路,山体滑坡极其严重,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车辆被压在大石头底下,还有不少驾驶员的尸体仍在车上没搬走。而在我们之前,一些开路先锋的挖掘施工队伍也有非常严重的伤亡。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可总指挥部下达了死命令,必须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打通这条生命通道。当时映秀镇除了成千上万的灾民困在里面,还有五六千名参加救援的解放军官兵和各路干部群众,他们每天都得有后勤供应才能活下去和坚持战斗。同时防止疫情也到了关键时刻。在这种情况下,我便指挥自己的人马立即投入开凿挖路的战斗,虽然我们是志愿队,但在施工现场,我们一点也不比其他施工队干劲小。凭着经验,我们负责的那些路段挖掘得又快又好。通过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