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五 志愿者赵广军——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
引子
他的名字正在中国的大地上广为人们传诵。
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为他作了一个专题的新闻报道。《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媒体连续刊登有关他的报道。在他的名下还有着一长串的光环与荣耀:
2004年广州市助残爱心天使金奖。
2005年广州市雷锋式先进个人奖。
2006年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
2006年度广东省“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杰出人物。
2007年第六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2007年广东志愿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十大人物。
2007年第十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08年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全国十大杰出志愿者。
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奖。
……
他的名字叫赵广军。
第一次见到赵广军,这个33岁的青年,来自广州海珠区江南中街的一名办事员,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胖。因为胖,双眼显得就小了些,但当他看着你时,明净的眼眸里让人心里感觉既亲切又真诚。我见到他时,他刚理了一个小平头,整个人显得相当精神。一张胖脸加上厚厚的双唇,又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憨厚的汉子。这个被街坊们称为好人的赵广军,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语气十分平静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常,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志愿者,在长达十年的志愿者生涯里,通过“生命热线”先后帮助了一千二百多名“问题少年”,其中,成功使二百多名轻生者重返新生活;为了帮助那些孤寡老人和误入歧途的青少年,他花光了差不多十三万元的积蓄,累计服务达到五万多小时。
面对这些惊人的数据,也许有人禁不住要问:作为一名普通的物管员,自身的工资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花钱又花时间地去做这些对自己毫无益处的好事,会不会是什么炒作行为?
然而当笔者对赵广军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后,看到他十几年来,一路走过来的深深浅浅的脚印,禁不住热泪盈眶,为赵广军,为那些千千万万的志愿者!
事实上,没有谁天生就是一个志愿者,里就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用在赵广军的身上,我想是再贴切不过的。且让我们来看看赵广军成长的过程。
浪子回头金不换
时间回到1997年,那一年,赵广军刚20出头。那时候,赵广军跟一些问题青年混在一起,过着街头王的“快活”生活。
然而这一切只是过眼云烟,不久之后,“老大”便在一次事故中死掉了。赵广军为他精心布置好灵堂后,发现所有的兄弟却一个也没有来,空荡荡的大厅里只有哀乐在低徊,仿佛在向赵广军诉说着人间的残酷与无情。赵广军内心的伤感难以言传。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这个说没空,那个说算了吧,人都死了,一了百了。他想不到酒桌上的兄弟们会是这个态度,竟连“老大”的最后一程都没来送一送。平素最不喜欢说谎的赵广军,这时候突然有一种被愚弄了的感觉。
回家之后,赵广军第一时间把CALL机关了。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老大”的死,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老大在时,他知道只要跟着“老大”,人生就会有无比的辉煌。但是灵堂里的寂寞让他对这一人生目标产生了怀疑。
难道这一切都是错的吗?如果这一切都是对的,那么为什么兄弟们竟至于连“老大”的最后一程都没来送一送?义气是什么?义气就是朋友间的两肋插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