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五 志愿者赵广军——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
书,为他日后帮助那些问题青少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正是通过读书,赵广军才深切理解了老人的孤独。
当赵广军再次来到刘姨家,帮刘姨做完家务之后,赵广军再也不急着去帮助下一家,而是坐在老人的身边,跟老人拉起了家常里短。从柴米油盐开始,到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慢慢地,老人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了,笑容也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几乎是无话不谈了。刘姨已经把这个肥仔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老人甚至准备帮赵广军介绍女朋友。每次知道赵广军要来,老人早早就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守望着,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留着等到赵广军来了才一起吃。赵广军走的时候老人总要拉着广军的手依依不舍地送好远好远的路。
与刘姨相处的这段日子,让赵广军明白,作为一个志愿者,不但要有热心、爱心、信心、耐心、细心,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素养。这对日后赵广军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赵广军服务过的近千名孤寡老人里,无论是在他工作中为他们抄水表的孤寡老人住户,还是他常服务的社区贫困老人们,个个提起赵广军,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说:“肥仔就好像亲生儿子一样,平日里只要招呼一声,他马上就来了。换个煤气罐,修修水管什么的,他是有求必应。逢年过节,送米送油,天气变冷就送棉被送毛毯,唉,要是有福气生了像广军这么一个儿子就好了。”
很多老人至今还不知道,赵广军送来的大米和棉被都是他自掏腰包,从他自己的工资里一块一块地省下来的。有个别细心的老人会发现,广军长年累月总是穿着那么两三套衣服,从来没见他穿过新衣。广军吃得也简单,有时饿了,随便就在街边的馒头小摊档买几个包子,边走边吃。一顿饭就这样解决了。
赵广军后来在他的日记里写道:“只要是有需要志愿者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身影,纵然是历尽千辛万苦,只要能给他人带来快乐,我也就会无比快乐!”
拯救青春:我就是你哥哥
相对于老人,孩子更让赵广军揪心。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事实上,孩子正处于成长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更没有成熟的价值取向,相比于成人,他们更需要呵护与关爱。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广军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说全国每年轻生的青少年比老年人要多出三倍不止,有自杀倾向的,就更难以计数。想起自己也曾经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赵广军心里暗暗着急。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到这些少年。恰好这个时候,领导决定让赵广军加入外展组工作。外展组的职责就是帮助边缘少年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赵广军刚一开始进行青少年的工作,接触到第一个个案,就感到责任重大,难度也更大。
赵广军认识小彤(化名)是那一年的三月,正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节。小彤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很早就离了婚,缺乏关怀的家庭环境导致小彤性格十分孤僻。十四岁的她从最初逃学到离家出走,跟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最后竟然发展到卖淫的地步。
刚开始,小彤十分排斥赵广军,在她的内心里,这世界从来就没有一个好人。对赵广军的来访不理不睬,不冷不热。赵广军一时间也颇感束手无策。通过了解她的家庭情况之后,赵广军决定投其所好,请她吃饭唱歌,甚至拿钱给她花。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小彤呢,见有人请她吃饭唱歌,还给钱她花,当然也很乐意。他们之间渐渐地熟悉了起来。熟悉之后,赵广军便开始对她进行劝导,劝她远离社会上那些不良青年。小彤开始也唯唯应诺,态度好了不少,每天也按时上学。但是好景不长,在赵广军以为她从此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