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三 灿如阳光——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卢加胜
    灿如阳光——我用它来形容一个人的笑容。说的是他笑时的样子,也是他笑起来给人的那种感染力。这个人叫卢加胜,31岁,是解放军某部装甲A师的一名四级军士长。

    2001年4月13日,解放军报《文化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穿军装的英雄,你们在哪里?》。这篇压有大幅题图照片的文章发在头版头条,目的是帮助武汉铁路分局寻找在一起颇为轰动的特大列车抢劫案中,与火车乘警携手同心勇斗歹徒,之后却悄然离去的几位军中英雄。文章最后列出了一个寻人名单,排在名单第一位的就是这个卢加胜。但是直到这件事在国人的记忆中渐渐淡去,卢加胜也没有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

    当我带着任务从北京出发去卢加胜所在部队采访的时候,距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已过去整整9年。期间,他先是在销声匿迹了多年之后,意外地被人发掘出那一次被他隐藏多年的英雄义举,让大大小小的媒体着实地宣传了好一阵子,感动了无数国人。接着又在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和“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就是说,我所知道的卢加胜已是一个轰动华夏的名人。

    第一次见面,他叫我首长,并恭恭敬敬地给我行了个军礼,从军阶上说,这是没错的。可我知道,一个面对持刀歹徒毫不畏惧的人,必定是有大勇气的人,尤其是一个身高1.62米、体重不到100斤的川娃子,在这样的人面前,所有的人都应该向他举手致敬。

    不管怎样,我首先喜欢上了他的笑容。我不知道9年前他笑起来是什么样子,不过我见到他时,他的笑就给我灿如阳光的感觉。

    <er h3">一

    9年前,卢加胜还是一个二级士官。

    那年春节刚过,在四川老家休假的卢加胜给部队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是打给他的直管领导、团车管站站长周斌的。周斌告诉他,部队很快要到福建参加海训了,这次出动的车辆比较多。当时卢加胜是车管站的检查员,负责全团车辆的技术检查。按规定他有40多天的探亲假,此时刚刚休了不到一半。他决定中止假期,提前归队。

    那天晚上9点多,他登上了从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次列车到武汉转车。正是春运期间,外面大雪纷飞,而车厢里人满为患,如同煮着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

    大约10点多的时候,一个身穿警察服装的人如同红军过草地般地艰难地穿过杂乱的人丛直奔他们而来。走到近前,那人轻轻地拉了拉卢加胜的衣袖说:“解放军同志,请到8号车厢来一下。”那人的胸牌上赫然写着三个字:乘警长。

    8号车厢是餐车。卢加胜他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有了十几个军人和几名警察等在那里。

    乘警长叫刘鸿,他向大家通报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情况:据乘客报告,4号、5号两节硬座车厢有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在闹事,他们强行买卖座位、殴打乘客、调戏妇女,为非作歹。他们身上大都带有刀具,已经有多名乘客被砍伤。刘鸿说:“必须制止他们!但是我们警力有限,请你们给予支援。”

    卢加胜一听,神经立刻就绷紧了,居然有这种事!他当即站出来说:“警长,你放心,我们全力配合你,需要怎么做你说吧!要不现在就过去把他们全抓了!”他的话一下子把大家的情绪都带起来了,纷纷表示赞同,这让乘警长刘鸿十分感动。

    经过简短的商议,在场的24名军警临时分成四个小组。在军人中,卢加胜是个老兵,又最积极踊跃,就由他、刘鸿和另外一名叫王维江的来自湖北咸宁的警官作第一组,率先前去与闹事者接触,其他人随时接应。同时,由列车长疏散餐车的旅客,以备后用。

    因为车厢里有大批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一三 灿如阳光——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卢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