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七 英雄无语——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罗成财
,罗成财、林宜都在大浪中呼救过往船只,托送落水者,9名人员被经过船只所救,罗成财却因体力消耗过大,被大浪卷走……”2007年6月2日,福鼎市民政局在呈报福建省政府要求追认罗成财等同志为革命烈士时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上如是描述。“托送”两个字令人回味——那是一个他生前最后一股力量的迸发,那是一个凝固的姿态,一座浪涛中的雕塑!英雄的罗老大呀!以生命的灿烂瞬间,诠释了崇高的品质,让世界惊叹,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

    在闽东这块红色热土上,英雄儿女辈出。革命战争时期,闽东儿女在陶铸、邓子恢、叶飞、粟裕、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下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34万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位红军战士和四位老百姓献出宝贵的生命。沙埕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在抗击外族侵略中起过重要作用,是明代福建沿海军事重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曾在这反击过登陆上岸的日寇。鲜血浸染着红土地,留下了浩然正气,流淌着舍己救人、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之精魂。

    血脉相连,薪火相传。英雄的土地哺育了英雄的儿女。沙埕的风,沙埕的水深深地浸染、润泽着罗成财的思想……

    福鼎市沙埕镇黄岐村临海而筑,坐落于沙埕港畔东南方海岸线上,这是一个富饶而又美丽的渔村,全村636户2346人,基本上以近海捕捞为生。村民每天一睁眼看到的便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是黄岐人最亲最大的天!

    1968年7月6日深夜,一声特别有力的啼哭划破黄岐的夜空,“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一个生命的到来给这个小渔村带来一个惊喜。他就是那个日后令村民引以为豪的平民英雄——罗成财。

    渔家本色,小小年纪,罗成财便吃上了捕鱼捞虾的饭。

    父母担心他身子骨小,吃不消,一直不舍得让他出海。“没事,跟着我历练历练!”18岁那年,是堂兄罗成通一句话让他早早尝上咸湿的海水。从此他跟着堂兄行船,渐渐爱上了这一行。在一次次抗风搏浪中,罗成财练就了一身的胆气与本领。“成财有毅力、人勤快、很仗义!”罗成通说,他的功夫与本事是远近闻名的。及至后来堂兄因年事已高上岸改做别的行当,罗成财索性自己做主当了“船老大”,船只马力从50匹添置到80匹,他好似浪里白条,呼风唤雨,在海上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这位海的儿子有海一样博大的情怀和粗犷。

    风里来浪里去。他在危难时刻展现出不凡的英雄气概撼天动地。

    “他是个勇士!”船员李求龙深情缅怀,“如果当时只顾自己,迅速把船开到内港拖上岸,罗成财就有机会逃生;如果当时不把救生衣给别人,罗成财也许还能活命。”

    获救的叶怀康得知罗成财牺牲的消息后,和其他幸存者一样当场号啕大哭:“罗成财完全有机会逃生,但他把这些机会都让给了我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的救命之恩!”

    对渔家后代,特别是游泳好手而言,海是罗成财的自由天地。船员们说,“罗老大本来水性极好,都是因为长时间救人,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他才没能躲过这一劫。”

    明知风险大,为救他人却一再错过逃生良机。

    而这,并不是罗成财第一次舍己救人,他的壮举也并不是偶然的。

    罗成财说的一句话七里八乡都耳熟能详:“每个在海上行船的人都是浪里讨生活的兄弟,家里都有亲人等着盼着,大家应该同舟共济,患难相助。”

    村民林月盐对“阿财”的善举了如指掌,如数家珍:“4年前的农历八月,一艘运铜材的船只出事了,是罗成财救起了那艘沉船上的4名船员,后来被救船员打听到他的住址,还专程过来要重重地酬谢他,他却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一七 英雄无语——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罗成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