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 风雨中,警徽闪闪指方向——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赵刚
情况也很复杂,但只要有警察在,秩序就不会乱,所有的人都会拧成一股绳,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
千难万险中,肝胆相照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逃生的路上,如何找吃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12日大地震后的几天里,赵刚和老姜两人基本没有吃过东西。第三天,开始吃野菜和树叶,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吃又苦又涩的野竹笋。尽管有人说野竹笋有毒,不能吃,但赵刚和老姜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
赵刚和老姜也曾商量,能不能向矿工们借一些吃的?但此刻借粮,那不是就等于借命?有的矿工看出赵刚和老姜没有一点点吃的,硬给赵刚一碗热汤,里面有几根面条和几十颗米粒,还放了盐。赵刚一截一截地吃了这几根面条,一颗一颗地吃了这些米粒,一碗汤吃了半个小时。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就是弥足珍贵的救命粮!
5月15日,赵刚意外地从当地一个老板那里找到一台卫星电话,他们终于和外界取得了联系。第一个电话打到了德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电话中传出赵刚焦虑的声音,“我们被困在小木岭,这里有500多名群众,请立即安排救援。”那一刻,赵刚几乎是向局里呼喊着报告情况:“我们还活着,这里有500多人,已经没吃的了,快来救我们。”电话那头,听到赵刚声音的局领导一下子哭了,对着话筒喊:“还以为你们没了,你们真是好样的!好好照顾自己,再坚持一下,我们马上联系直升机来救你们!”看着赵刚打完了电话,周围的人都流泪了。大家知道即便暂时走不出这大山,但500多人只要有粮食,生命也许就有了保证。
收了电话,赵刚才想起自己居然忘记问家人是否还活着了。看着身边的这支500多人的队伍,这么多天以来大家已经像一家人一样了,赵刚的心思也全部牵系在了这支队伍上,甚至忽略了自己的小家。其实5月14日,几乎绝望的赵刚妻子曾红雯终于从一个山里“逃”出来的朋友口中得知了爱人的消息:“赵刚在里面做好事。”曾红雯又惊又喜,但同时又有了新的担心。可是此刻他们却是咫尺天涯,无法联系。
消息迅即传到德阳市和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空降兵某部、民航立即联合组织实施救援。5月15日,飞机开始对小木岭展开搜寻,但是由于山高林密,能见度低,飞行人员没有发现任何踪迹;16日搜索继续,仍然无功而返,空投物资也以失败告终。
风雨长夜警徽闪,危难之时显身手。在疾病和饥饿的双重折磨中,快饿晕了的赵刚、姜明全并没有放弃,他们一边给大家鼓气,一边不断地带领大家往安全地带转移。看到直升机不断在上空盘旋,赵刚意识到,由于他们所在地森林茂密,飞行员可能看不到他们,他的分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并迅速研究了对策。于是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大家一起动手,迅速开辟出了一块空地,并放置了明显标识。5月18日,被困人员终于得到了第一批空投的食物和水。从天而降的物资令大家欣喜若狂,争先恐后,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得到了较多食物,而老人和伤者无法得到。此时,赵刚、姜明全立即站出来,一面维持秩序,一面动员大家把食物拿出来平均分配,而他同姜明全,直至获救,只一起分吃了一包方便面和一瓶矿泉水。“必须先保证受灾群众,这是我们的职责”。越是在危难关头,他们越是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5月19日下午,到了队伍冲出险境的最后一道出口了,这是一个长达两公里的水电站导流洞,黑漆漆的洞里满是齐腰深的积水,不但空气稀薄,而且不知道会不会突然有堰塞湖的洪水袭击。望着这条通往生命希望的山洞,大家拼命的想走快点,赶紧逃出去,没有人想在这里多待哪怕一秒钟。赵刚和老姜更是希望队伍能尽快通过,可是由于地震,人们只能从通风口的软梯一个一个地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