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 在祖国大家庭里——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哈米提·艾合买提
有抱着小孩的妇女,有拄着拐杖到医院来看病的残疾人,有的显然是从农村进城来的。果然,他们有的住在大湾,有的住在很远的天津路,火车北站,北京路。在交通中断治安一时失控的情况下是没法回家了;难道能让他们再到街上去冒险吗?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哈米提老人事后平静地这样说。
不仅不能这样做,当时他还要安抚这些人:“外面很乱,你们要等没事了再出去。”
这是一位维吾尔族长者设身处境的考虑。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夏日的天长黑的晚,那些从远地出来办事或看病的人,有几个是吃饱了才坐到自己家来的呢?细心的主妇尼牙孜汗首先观察到这一点,到时候了,她和老汉对一下目光就不声不响地开始和面,不多时候,一锅香喷喷的汤饭(新疆人把揪面片称为汤饭或叫揪片子)就一碗一碗地端到每位“不速之客”面前。可是,这一餐饭尼牙孜汗足足做了满满两大锅。
到了街上安静下来的时候,哈米提经过察看,把聚在家里的18位群众中的两位从外地出差到乌鲁木齐的客人送回他们就近住的宾馆,其余的16人便全部都在哈米提家住下了。哈米提和尼牙孜汗为“客人”们安排好睡觉的地方,还不断地为他们端茶倒水,“客人”们渐渐安定下来,可是哈米提老汉却难以入睡,他还要不时地到外面察看情况,像哨兵一样保护着入睡者的安全。一个81岁的老人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几乎不眠之夜,直到第二天清晨,这些素昧平生的“客人”才陆续离开了这个难忘的风平浪静的港湾。
社会不会忘记
哈米提老人在“7·5”事件中仗义救人的事迹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新疆日报,新疆都市报,乌鲁木齐晚报等多家媒体都为老人的感人事迹作出了报道。舆论普遍认为,哈米提老人在危难之中见义勇为是正义的胜利,是民族团结在非常时刻绽放的异彩,也是一种公民道德的体现;哈米提老人以各兄弟民族都是一家人的坚定信念,树起了一位维吾尔族长者的形象。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7月15日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那样:“81岁的维吾尔族老人哈米提·艾合买提的事迹很有代表性。老人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发自内心的感谢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了美好生活,格外珍惜各族人民的大团结。‘7·5’事件当晚,老人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18名各族群众;歹徒们的暴行令老人十分愤怒,他强烈谴责这些人是野兽,根本没有人性,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号召大家与他们勇敢斗争,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的确来之不易。从20世纪50年代,要骑着毛驴上北京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到兰新铁路贯通阿拉山口,南到名域喀什,戈壁沙滩与内地的距离已不再遥远;从高空王子阿迪力跨越三峡、黄河,维吾尔族子弟在中华大地尽情施展才华;从内地名校培养出来的女高音迪力拜尔唱红世界乐坛,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的福祉,即便是现在居住在美国的热比娅女士,当年在北京政协会议,不也向中央电视台记者伸出自己戴满钻戒的五指夸耀,称赞改革开放给她带来的富裕和美好生活吗!言犹在耳,不管她现在在大洋彼岸怎样说,她不会不明白,在中国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无论哪一个民族都有充分发展的平等机遇,当家做主的权利;那么,人们不禁要用哈米提老人的话问一问:“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图的啥吗?”
哈米提老人说:“不管是汉族还是维吾尔族,大家都是一家人,都应该好好过日子。”
哈米提老汉还不无惋惜地说了这么一件事:侄儿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也让暴徒们给搅掉了,因为来宾们都吓跑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