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六 冰魂雪魄挺翠竹——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雷冬竹
下了热泪。这是个大手术,雷冬竹在术后专门派医生覃娟负责产妇小曹的恢复,晚上把产妇从过道上的加床调整到病房里。院长、党委书记得知后,由雷冬竹领着去看望,并赠送了慰问品。正在医院采访的新华社记者也赶去拍下产妇和宝宝,雷冬竹和宝宝的镜头,即2月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的照片。

    怕梅毒,但更要救婴儿!

    又一天过去了,31日在院产妇高达111人。早晨8点,又一个急诊入院,按雷冬竹的安排,危重病产妇先要交给她。雷冬竹接到这个产妇后,心一沉,原来产前筛查诊断已检查出这是个梅毒病患者,怀孕仅7个多月。现在一检查,她腹中胎心音一分钟只有110次,确诊为胎盘早剥,产妇、胎儿的生命均已受到威胁。雷冬竹马上决定即刻手术。这又是一场争抢时间的“战斗”,一阵刀、剪响过之后,婴儿分娩出,却已窒息,本应红润的小脸骇人地灰白。恰在此时,发电机柴油烧完供电中断,电动吸引器开不了。雷冬竹一把抢过奄奄一息的患儿,嘴对嘴、嘴对鼻,一口一口地吸患儿呼吸道的羊水……按手术操作程序,胎儿接产出后,她完全可以交给助手处理,自己抓紧时间给产妇缝线。但一看婴儿状况,她不顾一切以最快的速度抢救孩子,让助手去给产妇缝线。人工抢救是一项难度技术,因为有很多未知数和突变状况。此前一直都使用电动吸引器,突然的停电,使雷冬竹成了本院多年第一个嘴对嘴抢救婴儿的医生。她恨不能一口就将患儿呼吸道中的液体全都吸出,无奈羊水秽物太多,一下子吸进她自己的喉咙!怪味呛得她那一刻也几乎窒息,同事们怔住了,雷冬竹吐出秽液又再吸,吸完又进行嘴对嘴的人工呼吸,“呜哇……”终于,婴儿发出第一声微弱的啼哭,抢救成功!雷冬竹如释重负,疲倦的脸上又露出明朗的笑容。躺在手术台上的产妇偏头看着她,早已泪流满面……

    手术做完,雷冬竹出了手术室。同事们都很关心她,要她采取措施,因为梅毒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性病,病毒正可以通过羊水、唾液感染。于是她去传染病科咨询,传染病科的同事大为吃惊,他们说虽然雷冬竹抢救婴儿后进行了口腔消毒处理,但在抢救过程中病毒有可能潜伏与转移,必须要采取预防手段,雷冬竹说:“那我打两针吧。”“不行,要打一个月。”传染病科医生开出了预防感染的卞青霉素1个月药量。正在医院采访的记者闻风而来,“堵”住她问:“当时你想到什么没有?”雷冬竹一五一十回答:“当时什么都没有想,只想要救婴儿。”“你的同事都说你胆子大,难道你不怕传染梅毒吗?”“怕。说医生不怕是假的,我当然也怕,但总不能见死不救啊!”雷冬竹仍是一五一十地回答。消息迅速传开,《人民日报》、《健康报》、《湖南日报》、《郴州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人权网等传媒纷纷报道,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董卿采访她时,她坦露心声,其实很不想公开报道这件事,不愿让丈夫、孩子知道,她做的是医生应尽的职责。当晚,她“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情”写下日记,在日记后半部分写道“此刻再回想,每个医师都会怕,但每个医师都会像我这样做,因为这是我们的职业。就像那些现在远在冰天雪地里为我们恢复供电的同志,他们一定也想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可他们依然还在风雪中。”

    冰封南岭家何在

    她走进风雪中,高一脚低一脚摸黑向前……这回是同事们见雷冬竹没日没夜紧守在岗位上,劝她也抽空回家看看。手术室两个护士长小周、小蒋关切地问她女儿怎么样了?她爽快一笑:“我女儿呀,才不要我管呢,从小生活自理能力就蛮强。”跟她一起门诊值班的年轻助手陈丹婧也催:“主任呀,你这么多天没管过女儿了,也应该回去看看嘛,没电没水的。”她爽朗一笑:“冒得问题,小家伙独立意识蛮强。”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二六 冰魂雪魄挺翠竹——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雷冬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