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五 “5·12”大地震留下一个永恒的名字——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邱光华
,邱光华的部队驻在四川宜宾,天天有飞行任务。李弟燕几次冲出门,拿起公用电话,要给邱光华打电话,拨号拨了一半,又停下了。告诉他又能怎么样?赶回来吗?飞行离得开吗?如果离不开,不是白白给他增添思想负担,影响飞行?李弟燕咬咬牙,又回到了儿子身边。凌晨三点,儿子终于退烧了。赶去上班的路上,她给邱光华打了个电话:干什么呢?

    去飞行。

    哦,小心点。

    你呢?

    我……李弟燕差一点哭出声来,她想说,我好累,好困,好怕,好担心,还有满腹的委屈与抱怨。然而,这一切,三言两语怎么说得完?说了又能怎么样?她定定神:我还好,上班去了。

    好!

    嫁给邱光华的时间长了,李弟燕慢慢地习惯了这种把家里的大事小事一肩挑的局面,为了让邱光华安心飞行,李弟燕在儿子上中学以后就辞掉了工作,专心带孩子管家务。时间越长,她越深刻地体会到了当飞行员妻子、也就是当邱光华所说的“尾翼”的难处。

    邱光华是他所在团最早的一批特级飞行员,也是飞行教员,我军装备的几种新型直升机都飞过,还带许多学员,论飞行技术,在团里是第一流的。对此,李弟燕很自豪,也很放心。然而,飞行毕竟是个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职业,尤其是地处西南战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执行战备任务、执行抗灾抢险任务,说走就走,要想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邱光华驾驶黑鹰直升机到西藏执行任务就碰到过意外,当时,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唯独瞒着李弟燕,李弟燕居然还真的没发现。

    一天中午,邱光华打来电话,口气跟平常一样:你在干啥?

    上班啊!

    好啊,我明天就回来了。

    李弟燕很惊喜,这么快就回来啦!我给你做红烧肉!

    好啊!

    她放下电话,忙不迭地告诉父母和哥哥。哥哥问:真的要回来了?

    真的。

    是不是光华亲自给你打的电话?

    是啊!

    那就好,那就好啦!

    李弟燕听得不对,追问道:咋个回事?你们有啥子事瞒着我?

    哥哥这才告诉她:邱光华已经失踪三天了。

    李弟燕大惊:你们为啥子不告诉我?

    这是组织上安排的,怕你着急。

    李弟燕急得在屋里打转。中午,邱光华回来了,是战友们把他搀扶进屋的,脸色苍白,人也瘦了一圈。在这次事故中,他摔断了三根肋骨。幸好当地群众发现了他,抬着担架走了一夜,才把他从雪山上送下来。

    因为这件事,李弟燕自责了许久,丈夫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时候,当妻子的居然一无所知。她揪住邱光华的衣袖:以后,不管有什么事,你都要告诉我,最早告诉我!

    好不好?

    好!

    她久久地瞅着躺在床上的丈夫,几次欲言又止。

    邱光华一眼看穿了她的心思,笑笑说:你呀,是不是想叫我改行?

    李弟燕不吭气。

    这话她在心里盘算过很久了,就是说不出口。其实,即使说出来,邱光华会听吗?她能在所有问题上当家做主,唯独在这个问题上,她得听邱光华的,飞行,是他的事业,是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至爱!她甚至无法想象,一旦不飞行了,邱光华会变成什么样子。

    邱光华早就告诉过她:他是羌族第一个飞上蓝天的人。1974年,重病中的周恩来总理指示,人民空军要在少数民族中招收一批飞行学员。邱光华正读高中,就和一大群十几岁的孩子一起到马尔康体检,满满两辆大卡车的人,最后只选上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他邱光华。然后,和更多的人一起,再到省会成都去体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简介 >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目录 > 三五 “5·12”大地震留下一个永恒的名字——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邱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