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争先入籍
们,要努力呀。只要在大明境内安心工作满一年,就能获得以汉人身份的永久居住权。只要居住缴税满两年,就能申请落户转籍为汉人哟!”
“是!崔判书,我们赶赶功,一定提前十以上完工!”
“大家伙,再加把劲!”
“脱离了国内的那些豪族,来海参崴当中国的工人。这是千辛万苦得来的机会呀,大家再加把劲!”
……
无数互相鼓励的声音响起。
崔成恩听在耳边,无限的感慨:“真是不容易呀。”
“崔桑的工作,很努力呢。”这时,一个穿着一身改良汉服,目光温润,举止典雅的女子走了过来。
崔成恩看过去,顿时恭谨地行了个礼,笑着:“见过兴子殿下。都是为大明服务呀。还是多亏了陛下给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朝鲜儿郎又多了一个机会。东瀛那边如何了,这一回招募还算顺利吧?”
“首批两千人的名额在当就招募满了呀。没办法,消息扩散出去,各个大名就星夜赶了过来。名额还未怎么空着,就已经满了。好在,这也是王夫之先生赞赏的事情,他调集了一批粮食与赞助支持。眼下,在江户集训过后,就会出发来海参崴了。”兴子着,也是颇为感慨。
这些,显然也是朱慈烺的手段了。
在后世的地图上看,整个东北亚,内陆地区都是中国的,沿海却是让俄罗斯、朝鲜以及日本瓜分了。以至于很少有人还会意识到,这些也是沿海地区。因为,潜意识都觉得这些是外国人的地盘。
但在这个时代,这些都是中国人货真价实的领地。
日本海亦是差不多成了大明的内海。
朱慈烺要北征罗刹,征服北疆,又如何会错过此前已经打下来一定基础的朝鲜日本之地?
这不,在大明的命令之下,朝鲜人乖乖的出人出粮食。
相较而言,更加贫瘠一些的日本人这一回出的则是日本武士以及船只等物资。
这个消息传出去,两边都是欢欣雀跃。
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大明加重两国的负担,特别是对于崔成恩与兴子而言,由衷地为那些得到出国机会的同胞庆幸。
因为,朱慈烺明确地给出了奖励政策。
只要在大明境内工作满一年,就能获得汉族身份的永久居留权。只要工作缴税满两年,就能申请专为汉族籍贯。当然,两年后,如果汉语不会,一样会被驳回。当然,基本上,只要汉话,穿汉家衣裳,就能成为汉人。
毕竟,东亚地区,大家面孔相差并不大。很多人不定回溯上去,都是有中国人血统呢。
撇去这些,朝鲜国内对于人口外流也并不感觉反感。
特别是那些能出国的人,更是激动万分。
要知道,朝鲜国内世家压榨严重,土地兼并酷烈。加上阶级固化严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冒头的机会。单纯从生活质量上来,更是一个朝鲜贵族的生活质量都绝对比不过大明的一个门户人家的生活水平。
这就好似后世中国的上八十年代时,一个人在壮年的中国处级官员往往出国一趟,就迷失在了美国人的锦衣玉食之中。
上世纪的中国,哪怕是处级干部也只能住两室一厅,攒钱也只有黑白电视,买不起轿车,坐不起飞机,就是火车也只能托关系买到硬卧。但去了美国,寻常当一个普通人,就能住别墅,随便买汽车,坐飞机,彩电冰箱等电器寻常都是普通配置。生活质量飞跃无数个层次。
这年头,大明就是后世的美国,朝鲜就是后世的第三世界。落后了不止一个层次。
能够走出朝鲜,去大明打工,随便干点活生存下去,都远胜在朝鲜面朝黄土背朝。
更别提,还有机会成为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