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八章 下不了的黄鹤楼 走不出的红围墙
又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开了:“看庙看文化,看戏看民情。不懂文化不解民情,革命是搞不好的。老百姓利用庙会是去行善做买卖,我们去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了解这一带民情和风俗,这对我们接近群众好处大着呢!”

    他总是有一套目的的。在我跟他在一起的以后的那些日子里,渐渐了解到毛泽东为了同群众接触,了解到下面的真实情况,只要有可能,他是什么事、什么形式都愿意去做的。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是庙会正日,山上的人多极了。庙里庙外,香烟缭绕,木鱼声、念经声,加上庙场上的戏台锣鼓声,可谓好不热闹。

    毛泽东没有进殿,只身来到了戏场。那天开场戏是山西梆子。看戏的人很多,开始人们并不知道毛泽东也来了,于是毛泽东就挤在群众后面伸长了脖子朝台上看。他平时对京剧感兴趣,现在有山西梆子,也能对付。

    看了一会儿,突然有人发现了毛泽东,于是,戏场里就骚动起来。“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老乡们兴奋得连戏都不看了,转身都向毛泽东拥来。还有人给他搬来凳子请他坐。毛泽东连连摆手:“不要不要,大家都站着看,我一个人坐着,不是太孤立了吗?”说着便朝人群里挤。

    这当儿,台上的戏也演不成了,演员们也挤出后幕来看毛泽东。台上台下,热烈流淌着群众对自己领袖的一种崇敬的心潮。

    毛泽东有点待不住了,悄声招呼群众:“老乡亲,看戏吧,今天我们是来看戏的,可不是来看我的。”然后又招呼台上的演员:“你们赶快演吧,我和老乡们是来看你们演戏的呀!”这才又重新演戏了。

    那十几天时间里,毛泽东是那样的轻松愉快,自由自在。而且吃得好,睡得好,要不是后来周恩来派人送信来,说中央机关要搬地方,我想毛泽东还会带着我多走几个村寨呢!

    毛泽东是那么渴望能到他的群众中去。什么叫鱼水关系,我觉得毛泽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才是最好最好的体现。他渴望到群众中去,像鱼儿渴望到水中去一样,离开了群众,他就会心慌、烦躁、坐立不安,一旦到了群众中去,下了基层,他就是那样的兴奋、快活、谈笑风生。

    那时,中国还没有全部解放,可如今,全国都解放了,整个天下都是他和人民的了,然而作为一国之主的他竟不能想到哪儿就到哪儿,这能不使毛泽东焦躁、发怒?可面对高高的红墙,他又能怎样呢?

    可他却不能轻易地迈出这座红墙,别说是高高的红墙,就是要从我这个卫士长身边走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时常为毛泽东难过,而更多的是同情他。

    于是,我也总想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利用我的权力,给予毛泽东一点“自由”。但这机会毕竟太少,而且我实在不敢斗胆做出这种也许会酿成比天还要大的严重后果。然而,我依然想,这种机会总是有可能的。因为我太了解毛泽东了,一旦他离开了人民群众,时间稍稍一久见不到来自底层的声音,他就会发闷发慌,坐立不安。他是人民的领袖啊!

    可是,现实却是无情的。解放初期,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分子依然不甘心其失败之心,明知“反攻大陆”无望,便在美帝国主义情报部门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计划陷害毛泽东。像派飞机轰炸上海,袭击南宁的事,都是毛泽东正在那里考察之时,显然敌人是知道毛泽东的大概行踪的。因此,中央对毛泽东的安全措施越加严密。发展到后来,连飞机也不许毛泽东乘坐了。因为中央认为,飞机一旦失事更无半点余地可言,所以作出了如此的决定。

    后来毛泽东便有了专列,他的专列有单独的停车场,车上的工作人员是经严格政审和考察过的,而且一般不允许经常换人,以相对保持稳定,这也是从安全保密方面考虑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墙警卫简介 >红墙警卫目录 > 第八章 下不了的黄鹤楼 走不出的红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