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九、滕原对今天的留日生讲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
把刀送给我时,我和我的老师都以为这是古代一位将军的指挥刀。我的老师还按这个想法写了一篇古风。没有想到它出自闺阁之手,是一个书生的佩饰,令先祖夫妇的情操,真令我钦佩。我想,这把刀今日回到您的手里,不仅仅是滕原一个家族的喜庆,也是中日两个国家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

    杨度放下笔,将腰刀放在宣纸上,对滕原说:“请您一并收下吧!”

    一夫接过妻子所赠的腰刀,同时也将妻子的一番深情珍藏心中。第二天一早,他离开娇妻幼子,再渡沧海,负笈西游。

    “谢谢,杨先生,我会收下的。”滕原并不急着接过腰刀。他以手示意,杨度明白,遂将腰刀放到茶几上。

    “杨先生,请喝咖啡。”滕原换上一套浅灰色西服,系上一条大红领带,显得更年轻了。粗粗一看,简直不到六十岁。他指着红领带说:“今天是我们滕原家族的大喜日子。我特地系了它,以示庆贺。”

    “不是借据。”滕原说,“方才杨先生说过,你的老师曾按将军指挥刀的构想为这把雄刀写过一篇古风,我想那一定十分有趣。拿宣纸来,是想请你把这篇古风抄赠给我。”

    一会,仆人右手捧着笔砚,左手拿一张卷着的宣纸进来,放在茶几上,铺开纸后退了出去。

    滕原笑道:“没有关系。让这把雄刀带着一段这样的传奇回到老家更好。”

    杨度提起笔,凝神片刻,王闿运当年鉴赏这把腰刀即景吟咏的那一幕浮现在眼前。宣纸上出现了杨度雄浑而潇洒的字迹:

    生赠友人观斗篇,友人赠生古倭刀。

    诗成明珠照神骨,刀如秋泉割云窟。

    吾观锋刃浮海来,昔人佩之登将台。

    中原百年洗战血,边塞再乱如奔雷。

    龙蠖乘时能屈伸,誓将提挈靖烟尘。

    悲风夜卷北山雪,晴云朝分西海云。

    不须剸割试铦利,一条寒光生状气。

    白霜莹透秋鹰棱,青电平磨老鲛背。

    本知神物不妄伤,奇气惊人人走藏。

    空堂广坐起芒刺,世间不敢看锋芒。

    冰文霜华仍寸裂,出匣入匣经年月。

    大冶镕成信不祥,百炼纯钢终百折。

    长虹耿耿北斗摇,儿童魑魅皆寒毛。

    休辞弃置比凡铁,为应留用与铅刀。

    “好哇!”杨度很乐意为人写字,他边说边将纸抹平,“不过,诗中咏的与令先祖的行事不相吻合呀!”

    等到暮春尚有两个月,第三批遣唐使将在四月初启航回国。如果等沈佺期暮春回长安后,再从长安到渤海湾,无论如何赶不上这批回国的航船。滕原一夫回家心切,决定自己去凤翔法门寺找沈佺期。张九龄说,现在正是大雪封山的时候,沿途多险,不去为好。一夫谢绝了好友的规劝,独自一人离开长安奔法门寺而去。

    “我祗领了!”滕原双手放在膝上,向杨度深深一鞠躬。

    夜晚,躺在松软舒适的钢丝床上,杨度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眠,一段可载于的故事实实在在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而自己也是其中的当事人之一,已够使他兴奋不已了,突然而来的五万银元也足以给自己和朋友们带来实惠。他将五万元作了个大致的安排。

    乔子舍不得丈夫远离,但对丈夫的志向很能理解,因为丈夫要把强盛的大唐帝国的律令全部学过来,以便为制定完备的日本律令提供一份最好的借鉴。丈夫是为了国家强盛而暂时离开她和孩子的,深明大义的乔子含泪同意了一夫的远游计划。

    杨度见那张宣纸足足有四尺多长、二尺来宽,笑道:“立一张借据,何须如此大的宣纸!”

    剩下的二万,即刻汇往长沙给黄兴、刘揆一。他知道,湘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杨度简介 >杨度目录 > 九、滕原对今天的留日生讲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