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孙毓筠造反被捕,却意外地受到礼遇
否华族?回电很快到了南京,然则答非所问:“此子顽劣异常,请严加管束。”

    “我并不是一心要钻枉死城,因为国家弊病太多了,非要有人起来动员大家革除这些弊病不可!”

    就在这个时候,东京同盟会总部也在积极设法营救孙毓筠。有人提出,杨度为五大臣出国考察写察报,端方为五大臣之一,他与杨度一定有往来。杨度既然能够在《中国新报》上发表悼念刘道一的挽诗,也一定会愿意请端方赦免孙毓筠。

    十一月上旬,龚、姜先后提前起义。义军声势浩大,战事顺利,很快占领了萍乡、浏阳、醴陵交界的几处重要集镇。消息传到东京,同盟会本部的领导人都很激动,动员骨干迅速回国支援。就在这批人陆续回国的时候,起义失败了,刘道一惨遭杀害。同盟会的革命家们悲愤已极,刘揆一更是痛不欲生。他痛定思痛,和泪写了八首哭弟诗,一并在《民报》上发表。兄弟情、战友义尽溢于篇中,人人读之皆怆然涕下。孙中山、黄兴等人也纷纷写诗挽悼。

    其实,杨度与端方毫无私交可言。原定的五大臣,他仅与徐世昌有过一面之识,后来徐并没有出国,真正出国考察宪政的五个大臣,杨度一个也不认识。杨度之所以答应给端方写信求情,有几层考虑。

    一来同盟会乃是由于他介绍孙黄相识后的产物,东京总部的主要领导人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对同盟会有感情。二来宋教仁亲来求他。杨度的性格,凡别人有急难之事来求他,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帮得了忙,总是先一口答应下来,再想办法。何况孙毓筠毁家办学兴教育,就凭这一点,杨度看定孙是一个胸襟不俗的人,他也乐意倾力相助。三来他要以此检验端方对他的态度,买不买他的人情,由端方的态度可以推测到其他四位出国大臣对他的态度,甚至还可以推测到整个清廷对他的重视程度。四则大学士孙家鼐是孙毓筠的族叔祖,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关系,且送一分情谊给他,日后保不了有可用之处。

    鉴于革命党排满行动得到汉人普遍支持的现实,考察回国之后,他给慈禧上了一道请平满汉畛域的密折,建议改定宫制,除满汉缺分名目,撤各省旗人驻防,以示朝廷放心汉人;废止满汉不通婚的规定,允许满汉自由联姻,融合满汉为一家,使革命党无机可乘。他的这道密折,得到慈禧的默认。他尽力做到与汉大员保持较为友好的关系,并看出袁世凯是汉大员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日后前途无量,便与袁私下订了婚姻,将长女许配给袁的第五子克权,一旦满汉不通婚之规定废止,便将女儿送进袁府。袁世凯自然也巴不得结下这门亲事,满口答应。

    午帅自泰西归来,数上奏疏,恳请朝廷早日立宪,声望日隆,国人及海外留学生甚至有伊藤、板垣之比。且午帅素惜人才,以识才护才为己任,向为士人所景仰。孙毓筠行事或有所孟浪,然心则在救亡图存。望午帅怜其年轻不更世事,宽免其罪,为孙氏留一顶门之柱,为国家存一可用之才。

    端方接到这封信后很是高兴。杨度的才学他早已知道,见这个有学问的宪政专家将他视为伊藤、坂垣式的人物,便也就以这两位东洋名相自许,企图通过杨度和孙毓筠与海外留学生搭上联系,网罗其中的人才,组建自己的班底,日后好干一番大业。

    端方怀着这种心思,亲笔给杨度回了封信:“孙生文理通顺,门第清华,当秉高谊,求人于轻。”

    正因为有如此复杂的外间交易,孙毓筠才得以舒适地生活在小院落里,而这种舒适的生活,又正是端方软化孙的斗志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天午后,孙毓筠午睡刚起,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对他说:“小贵,你不认识我了吧,我是你的乡亲杜宗路呀!”

    孙毓筠疑惑地看着来人,一口道地的寿州话是不错,但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杨度简介 >杨度目录 > 一、孙毓筠造反被捕,却意外地受到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