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卷 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阁


    看来这处理国事还真是个体力活。

    下面几位阁臣各回值房用午饭和休息,下午还要继续商议。

    林延潮方回到值房,对跟随在旁的机要中书王衡道“看你憋了一肚子话,不如直言吧”

    王衡没料到林延潮在处理了一上午国事之余,还有空闲观察到自己顿时吃了一惊。

    此刻王衡只能如实道“学生不明白,元辅如此看重阁老,肯将参预机务之权分之,但阁老阁老当年为了给张文忠平反连天子尚且不惧,为何却惧张新建呢”

    林延潮闻言不由失笑“辰玉,天子一言可定荣华富贵,你若惧之,是为软弱,而惧张新建,则为忍让。”

    王衡一愕明白过来,不由肃然起敬。

    林延潮道“好了,一会新民报的翰林要来,我们先用饭吧。”

    “新民报”王衡又是大惑不解,林延潮召新民报的人来作什么事。

    值房里林延潮一边用饭,一边看机要公文。

    王衡见林延潮如此勤事,心底不由佩服。他在书院时见过林延潮过目不忘的读书记事之能,但平日见他在书院里仍是用事极勤。

    片刻后,阁吏禀告新民报的翰林史继偕,周如砥已至。

    林延潮听了此言有些讶异,他本以为方从哲会派史继偕与翁正春同来,但未曾料到却是周如砥。

    林延潮将吃了一半的饭搁在一旁,用巾帕拭嘴道“立即有请”

    这一幕又令王衡在心底感慨,林延潮此举真可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两位翰林入内后,一并向林延潮行礼道“见过中堂”

    “免礼,看座,辰玉,摆张两张桌案来”

    但见史继偕,周如砥的神情都有些紧张,二人坐定后,墨盒笔纸铺于桌上。

    周如邸起身道“那么晚生就斗胆请教中堂了”

    “请讲”

    周如砺道“当年徐文贞公为首辅时,曾写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之言于值房内告知天下,而今为张文忠公复谥复官后入阁,不知林阁老于国事上有何主张”

    王衡听了眉头一皱,他还以为周如砥问这话是来拆台的。不过看林延潮并非是自找麻烦之人。

    周如砥说完后也很紧张“晚生冒昧直言,还请中堂见谅。”

    林延潮笑道“无妨,此话我可以答你,为张文忠公复谥复官是皇上的恩典,当初言官李沂曾建白于此,皇上怜张家四郎为国死节早有此意,眼下此诏一出,人心振奋,百官士人无不高呼皇上之明,此为皇上圣德也”

    周如砥听得仔细,林延潮一面说,他与史继偕笔中不停,奋笔疾书下于林延潮话中的任何一字也不敢漏过。

    但见林延潮起身于值房内踱步道“外夷窥视,内贼未平,四方天灾人祸连连,太仓之粟泰半耗于九边。一旦有内外有变,则国家危矣,此诚为旦夕存亡之秋。林某蒙主之恩,以国事托付,唯有肝脑涂地报答之。”

    “朝野上下望朝廷能励精图治,刷新政治,于朝夕扭转颓势,此实为难矣,中兴更为难也。治国如人读书,贵在有恒。若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事,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为政之本贵在长策,贵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如何为功在官,在贤”

    听到这里周如砥不由停笔细问道“敢问中堂,如何在官,在贤”

    林延潮道“天生万民,而民不能自治,故设君治之。君师者,治之本也。而君一人不能独治,故设百官共之。朝廷之政主在天子与台阁。台阁若有过,天子纠之再易之,天子若有过,台阁谏之复谏之,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政不失位”

    “首用官次尚贤,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里之内,民必有贤。士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文魁简介 >大明文魁目录 >第三卷 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