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部分 游张
绅。
子张问出行的道理。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蛮貊地区也可以去。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有人欢迎你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做到这点,然后再出行。”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孔子的话还是直接针对子张的缺点,不过这个时候孔子认为子张的缺点已经很要命了,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这话其实都是说子张的,说是你不改这些缺点,去哪里都不受欢迎。子张不知道是真傻还是不傻装傻,总之就当不知道是在说自己,还恭恭敬敬把这段话记在了裤腰带上,不知孔子当时是被感动了还是觉得好笑。
出门在外,一不要露财,二不要贪财。要小心谨慎,不要出格不要诈骗,因为你也不知那里的水多深。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没有害人之心,则别人也不会轻易害你。
11.17(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子张的性格,讲这些大道理是很适合的。基本上,我们可以把这些话理解为孔子语录,子张都牢记在心。这段话,子张算是表扬自己。
见到危险就上,见到好处就躲。这样说的人,如果不是活雷锋,就必然是伪君子。
11.18(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德有道,又怎么说他无德无道?”
这段话历来的解说又是五花八门,人人不同,说什么的都有。但是,如果注意到这段话在中的位置,就能发现这段话是来攻击子夏的,说子夏对德和道都不努力去弘扬,这倒也没有冤枉子夏,子夏努力的方向不在德和道。
这里我们来尝试现场还原。
有人来询问子张:子夏这人的德怎么样?道怎么样?
子张真不愿意表扬子夏,可是也不太好公开说子夏的坏话,于是说了上面的话,意思是你说他没有吧,他还有点;说他有吧,他又不去弘扬不去坚持。到底有没有,我也不知道。说来说去,实际上还是在说子夏的坏话。
“道、德”这类东西很虚无,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你说多就多,你说少就少。问题是,这类虚无的东西是拿来追求的吗?不是,是拿来实现的。是拿来说的吗?不是,是拿来做的。譬如你资助了一个失学儿童,你并没有追求德,可是你就已经积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