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将军还是士兵
段颎问:有谁读过兵书?
这一届学生,小学在“党锢之祸”的大背景下荒废,几乎用玩耍填塞了所有时光。大学又被桥玄狠治,为了考试能合格,拼命学习,几乎没有时间看跟课程无关的书籍,更别谈兵书。
所有人都沉默,并羞愧地低下头。
段颎点点头:如果想要带兵打仗,过去可以没读过,未来不能不读,甚至要读一辈子。随着经验增加,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
段颎个人推崇《孙子兵法》,其中将军队从行军到撤退,从勘测地形到结营拒敌,从后勤到用将,从用将到阵前用谋,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且极具可行性,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好兵书。整部书共分为计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
段颎说:不过,由于《孙子兵法》年代久远,有些用词和用字已经发生改变,令今天的人难以理解。有好多这样的地方连他也不能弄懂。听说郑“经神”正在为群经作注,要是有谁能为这本兵书作注就好了。
曹操问段颎:将军,您为什么不来做这件事呢?
段颎叹息:我也曾经想过,可公务繁忙,一刻不得闲暇,也许等将来老了,退休了,会有时间来做。
段颎着重给学生讲了孙武的主张,孙武认为:为将者,需具备五德,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于主。这样的将帅,才能称得上国之良辅,帝之忠臣。
段颎给学生们开列兵书书目、《司马法》、《尉缭子》、《武经七书》、《吴子兵法》、《孙子兵法》要看孙膑写的,此外,还要看《墨子》备战篇、《六韬》、《三略》。
段颎给学生们开列这么多书目,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学生们写一篇关于看这些书的总结,作为学科结束考试。没有新意的简单罗列,绝对不能蒙混过关。
有了这么多书目,曹操他们有忙的了,整整一个月,段颎都在教他们如何理解这些经典兵书,并用实际战场经验帮助学生们答疑解惑。如此高强度、系统化的学习,以至于后来高一年级的袁绍在官渡败给曹操,被时人戏是他们的任课先生在作战。因为袁绍的军事课程老师是阳球,阳球属治内行家,带兵打仗却远远比不上段颎。
段颎对选择谋士角色的学生们也倾力教习,谋士有具体分工,不能统而拢之。比如有专门在战前搞用将的,有专门刺探我军将士情绪的,有专门考察地形的,还有专门帮主帅分析地方将领的,在众多分项谋士的上面,只允许有一位总谋士,各方将意见汇总到他这里,再跟主帅交换意见,制定作战方针。
在这一个月的课程里,段颎还模拟了三场战情,将敌方具体情况公布,让各位学生依据不同角色,陈述作战主张。
曹操的表现出色,好像他生来就会,一沾就懂。其实,他的付出和努力,曹嵩看在眼里。每天晚上所有人都睡觉了,曹嵩发现曹操的窗户还亮着油灯。早晨诸位起床,就能看见曹操的窗内还亮着灯光,似乎他一夜没睡。关键是一连二三十天,天天如此。
曹操除了熟读和研究这些兵书,还在节假日去图书馆查资料。曹嵩对此特得意地捋着胡子:这小子,还挺像我。
曹操虽然将基本功课学得很扎实,却不懂得如何集群作战,段颎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单兵作战既带不了一支军队,又打不了一场胜仗!
段颎的批评,让曹操感到羞愧。
第二个月,主要学习攻城技巧。在当时,攻取城池,仍旧是主要作战方式。曹操日后的战争岁月中,攻下过大小上百座城池,唯一不能忘记段颎的教导——完城为上!
段颎照旧将十五个学生分为守城和攻城两部分。仅有曹操和袁术以及其他三名同学选择了攻城,张邈、胡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