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堪忆,太平时
而知之”。
许劭拒绝再次登坛的要求,这反而更加吊起大众的胃口。许劭善于品评的美名在洛阳城中迅速传开,很快便由前来听坛的士子、学子们,将对许劭的仰慕带回到故乡的士人圈子。
许劭善于评价古人的特殊能力传遍全国。东汉传播消息的速度虽然只靠口头和驿站,可轰动效应一点不减。
许劭不久即因为政事牵连,毅然离开京城,在他的故乡汝南平舆开办以“相人”为主的“月旦评”,蜚声海内。
若老子还在世,看到洛阳此情此景,他以为他梦想的人间天堂般的生活已经实现。如果老子能在天上跟人间对话,他一定会告诉人们,就在不远处,等着苍生。
蔡邕已经升任为太学总长,由于他将学士儒雅之风用于教学和治学,整个太学显得融洽温和,人人崇尚学习,个个敏而好问。
学子们积极讨论学识,探讨真理,蔚然成风。也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有生来知道,只有学而知道。这就是学校存在的必要,也是学生对于学校的基本要求:从“不知道”变成“知道”。
人就像一块和普通石头长在一起的玉,不经过切割和取舍、去除杂质,就不能成为一块玉,不经过雕琢和打磨,就不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人也一样,不学习知识,就不知道很多普遍存在的道理。不知道道理,就不能看透很多事情的内在联系。
上天“造”出的——人,生而有仁,而后天学习才有智。仁智双全的先生,再去教诲有仁无智的学子,是在替上天行使“化”的使命。
今年腊月十五就要毕业,差不多还有九个月。学院要求每位选修“百工”的学生,都要有毕业作品和设计。
所有作品工艺要精湛、设计要新颖、构思要巧妙。
如木工课,就要设计出新颖的家具、兵器、农用器械、抽水工具等。当时用于农业和军事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是由这些太学生和先生们共同研制。
曹操为难,毕业设计做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