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结束又开始
。
蔡邕还叮嘱各位,如果想要做个好官,不要拘于一家之言,要博采众长,《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尤其关键。
虽然是太学毕业的高材生,还得靠各家长辈亲旧托亲访友找关系,请客送礼走后门,才能谋到中意的职位。
曹操放下清单,转眼看向对面屋檐。元宵过后天气清寒,窗边柳树未发,口中还能哈出白气。
太学规定学生花一个月时间写一篇考察报告,才能拿到毕业证,也就是“从仕通行证”。曹操的心蠢蠢欲动,一个压抑多年的梦想,就可以去实践。他要去——壮游。
太学规定,考察报告必须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壮游天下,遍访民生,发现问题,考察风土人情,写下关于社会状态的报告,提出自己的论述和观点,如果你是未来的行政长官,会怎么处理这些问题。这也是太学主审专家和负责举荐人才的两千石以上官员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些毕业生们送上去的民生报告,经过太学审核,会直接送到尚书府,再封存档案室,以便各位有资格举荐官员阅览。
所以,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任职的方向和官职高低。如关心农业,有可能会被分配到农业部门工作,对水利感兴趣,那就分配到水利部门,对治安状况感到担忧,就可以到相关部门任职。
类似袁绍、袁术、曹操等家中有人在朝中做官的学子们,当然知道这篇报告的作用。在长辈的教导下,按照未来就业方向、挑拣和能被重用的热门官职、所关注的行业写一篇考察报告。
如袁绍和袁术就先后选择了城防和国防方面的资料,曹操选的什么?为这事,曹嵩可谓伤透了脑筋,从过去总说的那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到现在的“官场上的事情,究竟是你懂还是我懂”?
壮游可是曹操一直以来的梦想,听了桥玄的课还有郑玄的讲座,他都想出远门一两个月,由于曹嵩阻拦,从未实现过。自己已经经历过冠礼,那就是成年人了。桥玄不是也要他少些孩童时期对长辈的依赖,多点自己的主张吗?
年轻气盛、有几分激情、几分天真的曹操,能冲破曹嵩束缚他的枷锁,走进外面的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