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出门方知事事难
    像曹操这样骑马出游的算是条件上等,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们都要随身挑着行礼和干粮,步行到另一个地方。

    这样既缓慢又辛苦,为了抄近路还会沿途经过村庄,需要一边问路一边赶路,遇到路途远的,方言不懂,就更不方便。

    曹操很难想象,前人用什么方式相互交流,伟人们如何横刀立马踏平天下建立大汉帝国。

    出了洛阳,就要奔渑池,一路上春寒料峭。一株株柳树灰溜溜地站着,好像生命已经逝去。村庄死一般寂静,田地荒芜。

    时间到了中午,曹操感觉饥肠辘辘,他相信沿着官道走,就能看见路旁的驿站。

    马也累了,鼻子里冒着热气,走到一处水源边,停下来让马喝水休息。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水边躺着一位年迈老者的尸体,曹操上前看,好像已经死去。

    早在170年,曹操就听说过河内有户人家因为没有吃的,丈夫把妻子杀掉吃了。而河东的妻子却杀了丈夫来吃。当时同学们还取笑说,将这两个吃人的男女合在一起过日子,看他们到最后谁吃了谁。

    这在当时是一句玩笑话,可是今天,曹操真实看到路边有饿死的穷人。难道吃饱饭就这么难吗?这是天下难做的事情吗?

    曹操曾经和曹嵩去过国家粮库,里面的粮食多得变霉,成群的老鼠在粮仓里流窜,一个个吃得肚大腰圆。只要仓库门一开,老鼠们到处乱窜,跑马一般,眼见得四野百姓比不上国库老鼠。

    曹操还问过曹嵩,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粮食。

    曹嵩回答是:国家储备粮,以备打仗用,或者荒年用。

    为什么如今到了荒年,国家却不把收缴上去的粮食拿出来赈灾?东汉所有统治者都知道,包括曹操他们的教科书里也强调:人的生命很贵重,人口是地区和国家实力的重要保证,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医学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以下,新生儿出生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加上灾难和兵难,人口发展一直缓慢。

    为什么诸位都明白的道理,却没有人实施它?

    曹操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知道全国像这样的贫穷人口太多太多,官府已经无力赈灾。

    国库里就那一点粮食,给谁?给了穷人皇帝怎么办?皇家卫队和国家军队怎么办?交通又不发达,所谓“百里不柴,千里不粜”。

    千里之外的粮食除了水路都要陆路人工运输,一个人最多可以运输二百斤粮食,一千里的路程往返就是两千里,按每天走五十里计算,路上需要四十天,每人每天二斤粮食,路上花费掉八十斤,是所运输粮食的一小半,既耗费人力,又浪费粮食。

    偌大的大汉帝国,想要赈灾也没那么容易。即使如曹操所想发展生产自救,可粮食吃光,连种子都没有,拿什么播种?谁来帮他们渡过难关?

    地方官府自保都很困难,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当地人民饿得逃荒避难而去。那位水边老人并没有死,他还能睁开眼睛,曹操慌忙捧了些水滴在老人裂开的唇上,老人已经走了十八天,从遥远的永宁来找女儿,可女儿一家早在他来到之前逃难去了,老人无奈,没钱没粮又走不动,只有躺在这里等死。

    曹操后悔没留点东西在身边,连印信和钱都送给洛阳城外的穷人们,这会儿没办法了。老人知道曹操没有粮食,催促曹操快走,不要管他,他已经准备好了死亡。

    曹操心情沉痛地上马,大约又赶了三个时辰的路,太阳都已偏西,才看到路边有“渑池东”驿站。

    小当差的以曹操没有身份证明,没有钱,还冒充当今大司农的儿子,拒绝接待。

    曹操这回真的绝望,怎么办呢,驿站是不可能吃得上东西,前路漫漫,总不能现在回洛阳吧?

    曹操回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简介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目录 > 出门方知事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