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大西南
中,采取了“稳老纳新”的政策,在将部分大西军队干部“军转民”,从事地方建设的同时,也大量留用了原明朝的各级官员,使政权变动引起的震荡降到最低点。

    在做群众安抚工作时,孙可望等大西人,已敏感地认识到一个不可辩驳的现实,云南人民,对大明这个老政权的认同程度,要远比大西这个新政权要高得多。

    而且,各届民众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也就是从这一时刻起,重归明廷,一致抗清的政冶理念,已不知不觉在大西军上下滋生萌发。

    在政治工作告一段落后,统一云南的军事工作,再次提上孙可望的行动日程。

    他亲率军队,向杨畏知、沐天波据守的楚雄地区挺进。

    在禄丰县狮子口,大西军一举打败杨畏知率领的明军,并活捉其本人。

    因为这位官居金沧兵备道的杨畏知,不但是孙可望的陕西老乡,又是云南官绅界的杰出代表,因此马上被孙可望列为“重点统战对象”。

    在交谈中,杨畏知提出他的合作条件是:一、孙可望领导的现政权,取消大西国号;二、不妄杀人;三、不焚庐舍、不淫妇女。

    后两个条件,让孙可望顿时感到“自惭形秽”,他再一次体会到四川大屠杀带来的恶劣影响。

    他耐心地向这位老乡保证,大西军自进入贵州后,就早已改变了其一贯“烧杀抢淫”的恶劣传统,这一点,请杨老乡务必一百个放心。

    至于大西国号,可暂用“兴朝”代替,如果以后,与南明合作成功,即作变更。现在,本朝可用干支纪年。

    见孙可望迈出“改邪归正”的关键一步,杨畏知思考片刻,欣然归降。

    归降不久,他就自告奋勇作为联络人,代表孙可望,以“共扶明室,恢复江山”为条件,与沐天波举行合作谈判。

    己经家破人亡、兵少将寡的沐天波,现在主要的想法,就是先借助孙可望报仇雪耻,因此对于这个“既好看又好用”的条件,自然无任何异议。

    为表实意,他还主动派出自己的儿子,去孙可望那里作为“质押物”。

    由于沐天波这一特殊人物的加盟,孙可望统一全滇的道路,一下子变得顺风顺水起来。

    到1647年10月,除沙定洲和禄氏(禄万亿、禄万兆)两土司外,云南的其他地区,都逐个参加了“兴朝”混合政权。

    在随后攻打禄氏土司的战斗中,定北将军艾能奇不幸中毒箭身亡!

    在成功消灭禄氏土司后,李定国率军,发动对沙定洲最后的一战。

    经过二个月的征战,沙定洲最后的堡垒佴革龙被攻破,他和比他大十几岁的妻子万氏,双双被押回昆明后处斩。

    云南,在经过又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后,再一次恢复了和平与秩序。

    站在这块硝烟散尽的土地上,孙可望虽涌过一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气,但更多的,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沉重。

    他异常清楚,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如何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南明那些事儿简介 >南明那些事儿目录 > 第二十七章 大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