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元朝开国丞相刘秉忠
候,就作为“代理可汗”留守和林,当时整个蒙古草原的军队,都在他的统御之下。大多数的蒙古贵族,也皆支持他接班。就在蒙哥汗去世后仅一个月,他就在和林宣布继任可汗位。公元1260年春天,他又在开平召开蒙古王室大会,举行了登基继位仪式。“接班”既成事实,忽必烈的“可汗梦”,貌似已成泡影。关键时刻,刘秉忠劝忽必烈不要灰心,并给忽必烈仔细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坚决主张忽必烈北伐漠北,征讨阿里不哥。为确保成功,刘秉忠为忽必烈制订了“直捣巢穴,分化瓦解”的方针。公元1260年冬天,忽必烈发动了对阿里不哥的征讨。忽必烈先派兵出师河套,断掉了阿里不哥的物资供应,接着率主力部队直捣和林,一举击溃阿里不哥。阿里不哥逃亡到叶塞尼河,命他的亲信阿鲁忽去察哈台筹措粮草,然而依刘秉忠的“分化瓦解”计,阿鲁忽被忽必烈策反,反而率领15万大军投降了忽必烈。恼火的阿里不哥不顾忽必烈,先发兵攻打阿鲁忽,两人杀得天昏地暗,忽必烈则先坐山观虎斗,然后趁机进兵,终于将阿里不哥杀死在土脑儿。至此,这位昔日的蒙古王爷,终成为蒙古的可汗。

    对忽必烈的登位,刘秉忠运筹帷幄,劳苦功高。公元1260年起,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建立了元王朝。刘秉忠官封中书省事,成为元王朝草创时期的头号汉臣。从这时候起,他开始全心全意地去实现一直坚持的理想——行汉法。

    对于元王朝的建国,刘秉忠的第一个贡献,就是营建两都。早在公元1256年时,刘秉忠就建议忽必烈在中原与蒙古草原之间兴建一座城市,作为连接中原与草原之间的支点。经过考察,刘秉忠认定内蒙古多伦闪电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是建城的首选地。他亲自主持了这座城市的修建。从城市规划,施工到建筑设计,无不事必躬亲。结果,原本计划6年建好的城市,仅用了3年就完成。这座城市就是后来元王朝的上都——开平。在整个元王朝,这座城市不但是元王朝的政治中心之一,更是元王朝控制蒙古草原的政治枢纽。

    开平卫建成后,刘秉忠又经详细筹划,于公元1264年提出了建都燕京的方案。忽必烈命他扩建燕京,举世闻名的元大都,正是刘秉忠亲手筹划设计的。公元1271年,燕京城正式更名为元大都,成为元王朝的首都。即使在当时,刘秉忠也因修筑元大都而享有盛名,甚至元朝文人徐世隆,将他修建元大都的功业,与周朝的召公相提并论。与此同时,刘秉忠又取里“大哉乾元”一句,建议将国号定为大元,元朝的国号就是由此而来。

    国号有了,国都有了,元朝就这样建立了,但刘秉忠的工作没有完。元朝是从游牧民族过渡而来的,如果不能在制度上转轨,所谓的元王朝,也不过是个花架子,这就是刘秉忠做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建制。

    刘秉忠在“建制”上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确定元王朝的工资制度。事实上在忽必烈以前,蒙古帝国的官员是没有基本工资的,官员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通过战争中的抢掠和战后分配战利品,能打仗的拿得多,没仗打的穷得叮当响。从刘秉忠开始,元王朝终于学会发工资了。公元1254年,刘秉忠在中原汉地草创了元王朝的官俸制度,“颁俸禄制于陕之西”,蒙古统一中原后,又将工资制度推广到全国。与工资相关的,就是元王朝的官员品级。和蒙古人早期不发工资一样,蒙古帝国的官员,早先也一直没有明确的品级差别,除了军队有品级高下外,所谓的文官,基本都是依附于各类武将王爷,谁的“老板”来头大,谁的势力就大,刘秉忠参考宋朝的官制,却并未盲目照搬,更结合元朝的实际情况,在公元1260年,制定出了元朝的官吏体制。

    刘秉忠制定的官制,在中央分“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3大机构。其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卷简介 >不容青史尽成灰·隋唐宋元卷目录 > 第三十三章 元朝开国丞相刘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