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断了皇帝的后路
更相似,会员穿号衣,红边黄堂,中间绣上“虎吃羊”三个黑字。黄龙会在民间散发的传单,有《讨满檄文》中“四万万同胞,共同起来,推倒满清,争取平等自由”这样的话,但更多的是天运气数、神兵鬼将,传统农民造反的腔调。如署名为“敕封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布告”的“皇告”:

    10月29日,就是本来计划的起义日,各方势力在迁至高等学堂的总司令部开大会,终于定了盘子:张凤翙为大统领,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张云山为兵马都督,吴世昌为副都督,马玉贵为粮饷都督,马福祥为副都督,刘世杰为军令都督,郭胜清为副都督。这就是著名的“一省六都督”。

    这还没完,力挺张凤翙的陈殿卿站起来要官。他的名目更新鲜,他要当“钦差大臣”,见官大一级。哄笑声中,张凤翙居然点头应允,会后还颁给了他一颗“秦陇复汉军钦差大臣亲卫队统带之关防”的大印。

    1900年庚子事变,西太后、光绪帝“两宫西狩”,跑到西安猫了一年多,后来成功地通过谈判回到北京,搞起了新政。

    一片忙乱之中,却不料放掉了一个大患。前陕甘总督升允,正在距西安城北上三十多里的草滩别墅里。升允家在西安满城,他是去草滩军田管理屯垦的。一听到事变消息,升允连夜渡过渭河,逃往甘肃平凉。

    而甘肃,一直到1912年3月15日,袁世凯登上中华民国大总统位已经五天,才与新疆一道,宣布承认共和政体。满清朝廷的西去之路,算是彻底断绝。

    为啥?

    宗社党这样想是有道理的。潼关以西,主要是陕甘两省,而前陕甘总督,正是铁杆保守派升允。此人于举国滔滔高唱立宪新政之际,竟然上书朝廷,阻挠立宪,被视为国内封疆大吏中保守第一人,摄政王载沣为了表示皇室的立宪决心,于1911年6月23日将升允“开缺”,这也是清廷立宪以来处分大员职位最高者。

    西安满人抵抗得如此厉害,上层如文瑞平日督训较严是一个原因,西安起义本身状态也有很大关系。与别省不同,除了一个早就参加同盟会的副议长郭忠清,陕西谘议局的立宪党人几乎与起义无干。参与举事的同盟会员,满打满算,也就是十来个。如果说四川的光复是“袍哥革命”,西安独立,大概只能算袍哥造反,指挥既混乱,舆论宣传工作也跟不上。

    甘肃的风气闭塞,在辛亥各省中相当突出。清末立宪运动中三次国会大请愿中,根本没有甘肃的代表。甘肃谘议局局长张林焱、副议长刘尔炘,都是翰林出身,谘议局虽然是立宪运动的产物,他们却与前陕甘总督升允同调,对立宪不感兴趣。武昌事变之后,他们倒很热衷于“迎銮”,一面不断通电反对共和,一面竭力东进,希望为皇上皇太后打出一条偏安之路。

    东面来的兵,是袁世凯派来的河南赵倜五营毅军。孤军深入,运输线过长,一开始打不过陕军。后来增派第二镇王占元部分军队合攻,这才互有胜负,张钫率领的东路陕军,潼关三得三失,搞成相持状态,战火随着南北和谈的起伏打打停停,虽然艰苦,并不危险。和谈一旦成功,双方立即言和。

    中华地,千万里,圣王天下;尧舜禹,大汉朝,治平邦家。

    谁意起,老洋人,辱侮华夏;任魔鬼,盗男精,取女血花。

    恨满清,给洋人,作奴为下;又赔款,又割地,又叫爸爸。

    是汉人,不怕你,本事多大;是满种,做高官,享尽荣华。

    我起兵,杀洋人,杀学洋话;灭满清,杀赃官,全不留他。

    要恢复,我中国,圣王天下;又自由,又平等,四海一家。

    熟悉义和团揭帖的人,能一眼看出两者的相似度有多高,事实上,黄龙会的口号也是“反清灭洋”。是否强调对洋人的保护,重视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民国了简介 >民国了目录 > 断了皇帝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