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文帝刘义隆
道济率军来攻,惶惧无计,只一战便大败,后被活捉送往建康斩首。

    得胜返回建康后,刘义隆下令,任命庐陵王刘义真所亲信的谢灵运为秘书监,颜延之为中书侍郎。又准慧琳道人参预权要,时称“黑衣宰相”。

    三、夺位争权兄弟阋墙

    诛杀徐羡之、傅亮、谢晦后,刘义隆收回了朝政大权。为加强皇室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他于元嘉六年(公元429年)调四弟彭城王刘义康回京,任司徒,录尚书事,与宰相王弘共辅朝政。王弘深知官场之艰险,加上身体欠佳,便事事推让给刘义康,所以朝政内外之务皆由刘义康决断。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刘义康加领扬州刺史,十六年(公元439年),又进位大将军。刘义康势倾天下,朝野人士纷纷巴结靠拢,府门每天早晨常有数百辆车等候。

    刘义康专总朝权后,感到司空、江州刺史檀道济对自己将构成威胁。檀道济是当时硕果仅存的北府名将,他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威名远扬。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刘义康矫诏召檀道济入祖道,将其逮捕。三月,收付廷尉,檀道济与其子檀植等11人一同被杀,惟尚为童稚的孙子可免一死。

    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刘义隆与刘义康之间的矛盾开始凸现出来。仆射殷景仁曾秘密对刘义隆进言:“相王权重,非社稷之计,宜少加裁抑!”刘义隆虽未表示什么,心中却深以为然。

    围绕在刘义康周围的刘斌等人,见刘义隆多病,经常制造舆论:皇帝一日晏驾,宜立年长之君,不宜立幼君。刘义隆曾有一次病情危急,让刘义康写顾命诏。刘义康回到府中,将皇上病危的事情告知领军刘湛与殷景仁,一边说一边痛哭流涕。刘湛说:“天下艰难,都是因为幼主为政所致!”刘义康、殷景仁听了,皆默不答言。

    刘义隆病情好转之后,听到报告说在他病重之时,刘义康的亲信孔胤秀等竟背着刘义康去尚书仪曹索取晋咸康末年立康帝一事的档案,为刘义康继承帝位做准备,不由得怒火中烧。他转而想到刘义康为手足兄弟,又未参与此事,不好妄加其罪,再说彻底解决刘义康之事的时机尚未成熟,只能忍耐一时,故隐忍未发。但从此开始,他厌恶刘义康之心愈发强烈了。

    十月,刘义隆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动手解决刘义康的问题。先敕召刘义康入台城住宿,留在中书省。檀道济在世时,曾向刘义隆推荐沈庆之,称他忠诚谨慎,又通晓军事,因此,刘义隆以沈庆之领队防东掖门。这天夜里,刘义隆开门召沈庆之,让他收捕刘义康的心腹刘湛,交付廷尉,又下诏暴其罪恶,在狱中将其杀害,并诛其三子及其党羽刘斌、孔胤秀等。随后派人向刘义康宣旨,通告刘湛等人罪状。当天夜里,刘义隆亲临华林园延贤堂,召心腹殷景仁。殷景仁因受刘湛等人排挤,自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以来,已在家养病5年,但暗地里与皇上密函往来,每日达数十封,朝政无论大小皆得参与。这一天,他听说刘湛被捕,命人为他拂拭衣冠,左右皆不晓其意。接到皇上召见的谕旨,他仍称有脚疾,坐在小床舆上与皇上谈话。凡诛讨处分诸事宜,刘义隆皆委托他处理。

    刘义康知皇上所为都是冲着自己来的,乃上表辞职。刘义隆下诏,以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今江西南昌市),资俸优厚,其左右愿跟随者皆准同去,朝廷大小事也皆报示于刘义康。另外,刘义隆又任征虏司马萧斌为刘义康的谘议参军,领豫章太守,府中大小事情皆由他处理。又派龙骧将军萧承之带兵防守,监督刘义康。

    刘义康被贬江州后,不知不觉过去了好长时间,一天,刘义隆到会稽公主家宴集,席上气氛欢乐融洽。忽然,会稽公主离席而起,向刘义隆叩拜行礼,泪流满面,悲不自胜。刘义隆不晓其意,甚为诧异,连忙离席亲自将姐姐扶起。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文帝刘义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