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孝武帝刘骏
此取乐。长史将其手迹封呈给朝廷。刘骏一见,下令废刘浑为庶人,徙往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又派人狠狠责备刘浑,逼令他自杀才算完事。
为了削弱和制约王侯,刘骏欲制定一个裁损王侯权力的条例。江夏王刘义恭揣知其意,与竟陵王刘诞上奏,建议裁损王侯车服、器用、乐舞制度,一共9条。刘骏看了并不满意,暗示有司上奏,增为24条。主要有:听事不得南面而坐;内史、相及封内官长止称下官,不得称臣;罢官则不复追敬等。
在诸王侯中,刘骏最不放心的是六弟竟陵王刘诞。刘诞待人宽而有礼,与刘骏的荒淫无度形成鲜明对比。平定刘劭之乱时,刘诞在会稽举兵,在东线进攻京师,立下大功。刘义宣反叛时,他又坚决反对刘骏奉乘舆法物迎刘义宣,其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为人所称道,所以朝野人心暗中归向于他。刘诞又多聚才力之士,广畜精甲利兵,势力大增。刘骏对他的名望和势力感到害怕,对刘诞在兄弟中的次序也觉不放心:四弟刘铄已死,五弟刘绍出继给刘义真,刘骏之下便是刘诞了。因此,刘骏对刘诞既畏惧又猜忌,不愿让他居中央掌权,派其出镇京口(今江苏镇江),仍嫌京口离建康太近,又派他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任南兖州刺史。
刘诞知刘骏猜忌自己,暗地里做自卫准备。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北魏南侵,刘诞在广陵修治城池,聚蓄粮草。这时,民间纷纷谣传刘诞将反,吴郡人刘成上书,诬告刘诞私修乘舆法物,有篡位之心。刘骏接报,正触动了他的一块心病,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派兵前去偷袭,捉拿刘诞。刘诞闻讯,据城举兵反。消息传到建康,刘骏马上宣布内外戒严,派身经百战的大将沈庆之统兵讨伐刘诞,并亲自率禁卫兵驻扎宣武堂,在刘骏的再三严厉督促下,沈庆之身先士卒率众攻城,城破后,斩刘诞,其母与妻子皆自杀。
刘骏听说攻克广陵,兴奋异常,出宣阳门,下令要左右齐呼万岁。众人遵命欢呼,只有侍中蔡兴宗面色严肃,一言不发。刘骏见蔡兴宗竟敢违抗他的命令,问:“卿为何不呼?”蔡兴宗正色答道:“陛下今日行诛,正应涕泣,岂可以皆称万岁!”刘骏听了,很不高兴,但又对蔡兴宗这样一个正人君子无可奈何。
为发泄余愤,报复支持刘诞的广陵城居民,刘骏命令沈庆之:城内士民不论大小全部杀掉。沈庆之请求保留五尺以下的男子,其余男子皆死,女子作为军赏,赐给作战有功的将领充当奴婢。这样,死者仍有3000多人。刘骏又命将死者首级聚在石头城南岸陈列,以作观赏,侍中沈怀文谏阻,但他一概不听。
三、作威作福奴役群臣
刘骏自做了皇帝,尝到了凌驾于万人之上、执掌生杀予夺大权的滋味乐此不疲。有一天,母亲路太后前来哭诉,说是王僧达欺侮她的侄子,刘骏听说了很生气,下定决心一定要治治这个依仗出身高贵而傲慢无礼的王僧达。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有人谋反。事发后,刘骏趁机诬陷王僧达是谋反者同党,将王僧达收付廷尉,在狱中赐死。王僧达死后,刘骏假惺惺地对江夏王刘义恭说:“王僧达虽然其罪当死,但追思太保(王僧达之父王弘为太保)余烈,使人慨然呀。”说完,低头叹息不已。
王僧达被治罪时,怀疑是刘骏的宠臣颜竣陷害于他,所以在临死前告发颜竣怨恨诽谤朝廷。刘骏一看,心中暗喜,因为颜竣仗着与刘骏交情不一般,对刘骏的骄奢常常直言劝谏,无所避讳,刘骏非常不满,正想整治颜竣呢。刘骏马上要御史中丞庾徽之上奏弹劾颜峻。接庾徽之上奏后,刘骏尚未想马上治颜竣死罪,只打算暂且免官而已。这一次报复把颜竣吓得整日惶恐不安,频频上书谢罪,请求皇上饶其性命。这一来更加激怒了刘骏,他下诏恶狠狠地斥责颜竣:“宪司所奏你的罪过,辜负了我昔日对你的期望,你受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