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宣帝萧詧
    萧詧字理孙,梁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子。自幼好学,善于文辞,尤其长于佛经义理,因而深得武帝萧衍赏识。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昭明太子死后,武帝立三子晋安王萧纲为太子,使昭明诸子都失去了嗣位的机会。为此,萧詧一直愤愤不平。武帝也总觉得有点愧疚,因而将他们先后安排到人物殷阜的会稽一带做官,萧詧从中大通三年进封为岳阳郡王后,就先后担任过知石头戍事、南琅邪、彭城二城郡守和东扬州刺史等职。尽管武帝对他们经常给予特别关照,萧詧却并不以为满足。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十月,萧詧又调任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北秦五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西中郎将,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雍州治所襄阳,形势险要,又是武帝创业基地,世道太平可以奠基树本,天下大乱可以进图霸业,萧詧决定在此大干一番。他克己为政,延纳规谏,务修刑政,多施恩惠,安抚百姓,颇有治绩。

    也许是武帝看出萧詧野心不小,所以在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把他的二哥河东王萧誉派去当湘州刺史,让原湘州刺史张缵代替其当雍州刺史,打算釜底抽薪,削弱他的势力。可是,此事非但没有办成,反倒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原来,张缵自恃才望,见萧誉来上任,十分冷淡,连应有的迎接礼仪都不举行。萧誉乃宗室亲王,怎肯受此冷遇,便以交待州府事务为理由,将张缵留住不放,并且想方设法凌辱。张缵见事不妙,便找个机会逃出长沙,想去雍州江陵投奔老朋友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将来再徐图报复。

    太清二年(公元549年)三月,机会果然来到。当时,侯景攻陷台城,以武帝名义诏令各路援军返回本州镇。萧誉从巴陵回长沙,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打算在江陵等萧绎回来见过之后再回信州,张缵乘机给萧绎写信挑拨说:“河东王扬帆上行,欲袭江陵,岳阳王在雍州,共谋不逞。”又指使江陵游军主朱荣遣使向萧绎报告:“桂阳王留在江陵,欲作誉、詧内应。”萧绎连接警报,大吃一惊,连忙凿船沉米,斩缆断索,从陆路赶回江陵,不分青红皂白,便把萧誉杀掉。

    萧绎和萧詧本来已有矛盾,萧詧曾数次违背萧绎的旨令,多所龃龆。萧詧既与萧绎为敌,又见二哥萧誉已被萧绎所灭,怕势单力薄,不能自存,便向西魏求援,表示愿作魏的附庸,西魏丞相宇文泰欣然接受。这时,萧绎已派司州刺史柳仲礼率兵进攻襄阳,宇文泰便命天府仪同三司杨忠和行台仆射长孙俭领兵南下救援萧詧。杨忠连克义阳、随郡,大败柳仲礼,尽俘其众,安陆、竟陵也相继投降。于是汉东之地尽归西魏。大宝元年(公元550年)二月,杨忠乘胜进抵石城,准备攻击江陵。萧绎赶紧把儿子方略送去作为人质,请求当西魏附庸,杨忠这才凯旋班师。

    萧詧保住了襄阳,开始图谋称帝。自武帝在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死了之后,虽然侯景扶植萧纲接位,但萧氏诸王大都不肯承认,萧詧看出这是天赐良机,便暗示部下纷纷议论,要他即位称帝,然后他又以没有玺命为理由,表示不敢接受。宇文泰派驻襄阳的特使荣权明白萧詧的意思,立即回长安报告。宇文泰觉得扶植一个傀儡皇帝有利于削弱梁朝,便让荣权和郑孝穆两个带着策命,于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六月回到襄阳,立萧詧为梁王,设置百官,作为称帝的第一步。萧詧受宠若惊,于七月去长安朝见,宇文泰盛情招待,住到九月,才返回襄阳。

    两年以后,萧绎平定侯景,在江陵即位称帝,改元承圣。第二年又消灭了武陵王萧纪的势力,梁朝的日子似乎兴旺了一些。可是,地盘和侯景之乱以前相比,却大大减少了,尤其是富庶的益州、汉东等地,都已落入了西魏手中,对此萧绎并不甘心。承圣三年(公元554年)三月,魏、齐同时遣使到江陵聘问,萧绎对魏使的接待就不如对齐使那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宣帝萧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