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宣帝陈顼
廷,陈顼亦为之感动,诏令将王琳并熊昙朗等头颅皆还与其亲属。朱瑒将王琳尸首埋于八公山一侧,前来奔丧的王琳老部下竟有数千人之多。
太建九年(公元557年)十月,北方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强大的北周已经灭掉北齐。陈顼企图趁火打劫,夺取徐、衮。于是诏令南兖州刺史、司空吴明彻率军北伐。吴明彻在吕梁大破周兵,进围彭城,久攻不下。
次年二月,吴明彻筑堰截清水(今泗水)灌彭城,将舟舰布列城下,日夜猛攻。彭城守将梁士彦一面加强防御力量,一面派人向周廷告急。周派大将军王轨出兵往援,王轨领命即率兵轻装急行,直趋清水入淮处,用铁锁连贯几百个车轮,沉于清水,又在水中横放许多粗大树木,阻断陈军归路。陈军将士十分惊恐,纷纷主张破堰拔军,用船载马撤退。吴明彻正苦于背痛,便同意了撤退,并决堰行舟。谁知到了清口,水势减弱,舟舰被车轮堵住,不能过去。王轨引兵围击,陈军大败,吴明彻被生俘,三万将士及器械辎重皆被周兵俘获。北伐诸军,仅萧摩诃与将军任忠等率所部兵马逃回淮南。吴明彻被俘往长安后,周武帝敬其勇武过人,封他为怀德公,位同大将军。吴明彻却并不高兴,不久便忧愤而死。
伐周失败,陈项不免想起两人,一为蔡景历,一为毛喜。蔡景历前时因谏请班师被罢官。陈顼现在后悔当初没听他的话,于是重新起用景历为鄱阳王谘议参军。几天后又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复还封土爵号,入朝任度支尚书。伐周之议,老臣毛喜也曾表示反对,陈顼这时感触颇深地对毛喜说:“卿之所言,验于今矣!”又对散骑常侍袁宪说:“不用毛喜计策,遂令有今日之败,朕之过也。”由是待毛喜更加亲近。
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十一月,周派柱国梁士彦率兵伐陈。陈顼闻报令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淳于量为上流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都督北讨诸军事,左卫将军任忠都督北讨前军事,共同抵御周军。陈军分数路北上,前丰州刺史臬文奏率步骑3000人赴阳平郡,任忠率步骑7000人赴秦郡,仁威将军鲁广达率众入淮,樊毅率20000水军由东关入焦湖,武毅将军萧摩诃率步骑赴历阳。不过10天,周军已克豫州、霍州。陈顼急令始兴于王陈叔陵为大都督,总督水陆众军,但却不能遏制周兵。至十二月,南北衮、晋三州及盱眙、山阳等9郡百姓纷纷南逃,周又顺利取谯、北徐二州。于是长江以北尽没于周。
其后陈顼虽励精图治,但终因陈朝元气已伤,不能再振军威。至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正月,陈顼忽然生起病来,不久死于宣福殿,时年53岁。谥号“孝宣皇帝”,庙号“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