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后主陈叔宝
年仅10岁,娇小玲珑,后被叔宝看中,纳为贵妃,生下一男孩名陈深。张贵妃名张丽华,一头七尺长发,色黑如漆,光可照物,并且脸若桃花,肤凝如脂,两汪秋水含情脉脉,深得叔宝宠幸。叔宝又于民间广采美女,得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及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七人。陈叔宝因此更加荒耽酒色,无暇过问政事。所有百官奏事,皆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进请,陈叔宝倚在“隐囊”(古时用来靠背的垫子)之上,将张贵妃抱坐怀中,共决可否。李蔡二人有不能记述的,即由张贵妃逐条裁答,无所遗漏,因此张贵妃得以干预外政,宦官近侍无不与她内外连结,援引宗戚,纵横不法,卖官鬻爵,公行贿赂。陈叔宝反觉张贵妃精明能干,一应赏罚诏命,皆决于贵妃。贵妃因而更加骄纵,凡大臣有不从己者,必于叔宝面前毁谮。群臣害怕,无不从风谄附,张贵妃因此权势熏天,使天下人只知有张贵妃,不知有陈叔宝了。
妃嫔宫女之外,还有几个佞臣,竞相谄媚,阿谀迎合。其中都官尚书孔范,与孔贵嫔结为兄妹,深知陈叔宝恶闻过失,所以每遇有谏止叔宝者,必以种种罪名斥退,然后曲为文饰,称颂赞美,把过失全说成美德,使陈叔宝转怒为喜。叔宝因此对孔范宠遇优渥,言听计从。又有中书舍人施文庆,聪敏强记,心算口占,非常条理,所以也得叔宝宠幸。文庆又引荐沈客卿、陈惠朗、徐哲、暨惠景等人,叔宝一概录用。客卿为中书舍人兼掌金帛局,因叔宝大兴土木,供给浩繁,国库大为空虚,客卿便建议军人、文士也应纳关市之税,并将税率提高。叔宝闻言,认为是好计谋,即令陈惠朗为太市令,暨惠景为尚书令、仓都令史,掌管其事。陈、暨两人出身小吏,考核账簿纤毫不差,但却不识大体,督责苛碎,聚敛无厌,使百姓嗟怨不已。如此一年下来,收入超过往常几十倍。陈叔宝大喜,极称施文庆有知人之才,故更亲信,大小之事,无不委任。孔范又自称文武之才举朝莫及,曾对叔宝说:“朝外诸将,起于行伍,不过一匹夫之力。深谋远虑,难道他们能做到吗?”陈叔宝半信半疑,问于施文庆,文庆畏慎孔范权势,便点头称是,司马申也从旁赞美,陈叔宝遂对孔范信而不疑。自后遇将帅少有过失,即夺其兵权,交以文吏。其中领军将军任忠,战功卓著,亦被叔宝夺去部卒,交给孔范等人分管,将任忠迁为吴兴内史。于是文武解体,士庶离心。
至德三年(公元585年)春天,丰州刺史章大宝据州造反。章大宝是章昭达的儿子,在州任职时骄纵不法,百姓衔怨,陈叔宝命太仆卿李晕代其职务。章大宝闻李晕将至,派人在半路截杀,随后起兵反叛,派其部将杨通攻建安。建安内史吴慧觉据郡城抵御,杨通累攻不克。过了不久,朝廷大将陈景祥率兵迫近,叛军人情离异,大宝计穷,与杨通逃入山中。很快被追兵抓获,送往建康,途中病死,传诏夷其亡族。
陈叔宝有太子陈胤,性格聪敏,爱好文学,颇肖乃父,然亦颇有过失。詹事袁宪痛世诤谏不听。沈皇后无宠,太子常使人入省母后。事为叔宝所闻,遂疑其心怀怨望,很不高兴。张、孔二贵妃又日夜谗构皇后太子,说他们往来秘密,恐有异图。孔范等人也推波助澜,遂使叔宝产生废太子立张贵妃子始安王陈深的念头。
祯明二年(公元588年)五月,太子陈胤被废为吴兴王,立扬州刺史始安王陈深为太子。至是沈皇后亦成为眼中钉,肉中刺,叔宝急欲废之而立张贵妃为皇后,然其事尚未行,亡国之祸就已降临了。
三、亡国之君诗酒残生
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周被隋所代。隋因国力未厚,采取与陈通好政策,所以隋陈边境虽有小的摩擦,但基本上还是和好的。陈宣帝死后,隋朝遣使赴吊,国书中自称姓名,并有“顿首”字样。陈叔宝认为这是隋朝畏怯,不免因而生骄,答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