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4章 “净”的成功境界
是悔之不迭。早知道皇帝今天不杀人,还不如自己抢先说了这句话,现在可好……唉!

    然而群臣并不清楚,这番话,无论谁说了,都会惹得皇帝发火杀人,只有赵道德说了,皇帝才不会发火,因为赵道德心里没有杂念,激不起高洋心中的杀机。

    这次事情过去之后,高洋又发了疯,他骑了匹马,要从很高的陡岸跳到河水里去,大臣们谁也不敢阻拦,谁拦他,他杀谁。这时候赵道德冲了出来,上前用力地拉住马缰绳,把高洋拉了回来。高洋大怒,说:“你不让老子开心,今天老子就杀了你。”就命令手下将赵道德拿下。赵道德回答说:“想杀你就杀好了,等我到了地下见到你爹,看你爹他生不生气。”

    听了赵道德的话,高洋难过地低下了头,就吩咐人放了赵道德,说:“我是有点太放纵自己了。这样吧,以后我再喝酒闹事,你就狠狠地揍我,千万别客气。”赵道德答应了一声:“好!”冲上前去,抡起大耳刮子,照皇帝的脸上就抽,高洋见他玩真的,吓得掉头就跑,赵道德不依不饶地在后面追,一边追还一边喊:“你是个什么玩意儿,竟然这么祸害天下。”从此以后,高洋的癫狂真的收敛了许多,对赵道德也尊敬有加,言听计从。

    在这个故事中,赵道德所面对的风险,是官场上最高的,一言不合就掉了脑袋,这种事遭遇到的概率极低。但赵道德在这件事情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也是官场上的老世故老乡愿所无法达到的。

    在官场上,任何一个掌握权力的人,都和高洋一样,因为身居高位,所以会感受到决策时的强大压力,一旦决策失误,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会为此事负责。高洋的这种表现,就是外界的强大压力与内心的极度放纵糅合在一起,导致了他人格的崩溃。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暴君,都是因为人格崩溃而出现了行为乖张的举止。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急需重建自我人格,在和这一类状态的人物打交道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你就会失败。

    在高洋面前,还有一个劝谏的典御史李集,他却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了,丢掉了自己的脑袋,而赵道德却没有。这两个人的区别就在于李集的劝谏纯粹是无的放矢,而赵道德的劝谏,却恰好击中了疯皇帝的脉门上,其言其语有助于高洋自我人格的重建,所以高洋立即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依赖。

    有心机的大臣劝谏,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脑袋,如果脑袋保不住,那就用脑袋换取清名。这一类大臣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纯系是从自我出发,丝毫不理会疯皇帝高洋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的劝谏,所说所谈,其言其语,无非是强迫高洋做一个明君,可这活如果高洋干得了的话,他至于疯掉吗?正是因为高洋无力面对复杂的政局,化解不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才需要群臣们帮忙,可是这些大臣张嘴闭口,全无半点建设性的意见,这只能让高洋感觉到更大的心理压力,疯得更厉害。

    而赵道德只不过是提到了高洋的父亲,这就让高洋在绝望中迅速地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多么希望父亲还在世,能够指点他,帮助他化解心理的压力。正是因为有这种隐秘的心理需求,他在内心深处,立即将赵道德与他的父亲等同起来,这就赋予了赵道德教训他的权力——父亲打不争气的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纵然高洋是个疯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他最多也只是撒腿逃走,反抗的心思,那是绝对不敢有的。

    这样我们就揭开了心地纯净的年轻人在官场上能够获得成功的奥秘。这秘密就在于,这样的年轻人,在官场上最易于激发起老前辈们的父爱,视之如子侄,爱护有加。例如大明末年,史可法入京赶考,到了京师之后,卧睡于一座破庙中,恰好士大夫左光斗途经于此,翻阅了史可法的书稿,对这个勤奋的年轻人油然而生出莫名的好感,于是到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简介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目录 > 第64章 “净”的成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