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十条求官之路
条通道几乎符合了人世间的所有规律,所以才会和人性的固执卯上了劲。
为什么说以钱买官符合所有的规律呢?
这是因为,官场是一个最典型不过的利益场,是利益资源的分配与调剂之所。当官的所掌握的社会生存资源,是没有法人的。也就是说,这些资源不属于当官的本人,他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搬回家。同样地,在名义上,这些资源归属于所有人,但是任何人也没有资格要求分配资源。古代的时候,皇帝是所有社会资源的合法产权拥有者。而在现代社会,社会资源的法人就出现了空缺,无论当官的以何种方式经营、分配或是调剂,民众都只能是干瞪眼瞎生气,没有权力阻止。
这样一来,官员们就会考虑权力套现,经济学家害怕官员生气,就改称为权力寻租。但绕来躲去,总之就是一句话,当官的时刻都在考虑如何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兑换成白花花的银子和黄澄澄的金子。
所以古往今来,官场上将官位明码标价,竞价拍卖的营生,煞是红火。东汉灵帝时代,朝廷专门开设了“西邸”这么一个办事机构,公开出售官位,按照官位的高低,管辖区域的大小及财务的状况,官价各不相等。当时三公九卿也上市了,一个公卖钱一千万,一个卿卖钱五百万,群众蜂拥抢购,朝廷财源滚滚。
当时,眼见得买官之人积极踊跃,汉灵帝心中十分高兴,就问侍中杨奇:“你看我这个皇帝水平如何?”杨奇回答:“不要说以前,只恐怕以后也不会有比你更混账的皇帝吧?”汉灵帝听了,批评杨奇道:“你这个人真是没教养,说话怎么如此粗野?你死后坟墓里一定会招来大鸟。”
正直的官员,对于官场上的买官之风,那是相当痛恨的。唐朝的时候,谏议大夫裴佶的姑父就是这样一个正直的人。有一天,裴佶去姑父家里,正见姑父愁眉不展,深有感触地叹息着:“你知道吗,有个叫崔照的,靠了花钱买官,居然有那么多的人为他说好话,这样下去不行啊,这会败坏了朝廷风气的,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正说着,忽报崔照登门,送上了一大笔厚礼。于是裴佶的姑父转怒为喜,说:“原则上我是反对买官卖官,反对行贿索贿的,但对于像你这样有才干的人,我的意见始终只有一条:那就是要破格提拔。不提拔你这么优秀的好干部,难道还提拔不优秀的人吗?”
总之,花钱买官这种事,是典型的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只要人性不改变,人际关系法则不改变,社会博弈规律不改变,买官卖官这种事,你尽管骂,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但要想禁绝它,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通往官场的第八条通道,叫事功。
什么叫事功呢?就是扎扎实实办实事,你把事情做好了,做到了整个国家离了你都不成的地步,这时候朝廷再不给你个官当当,那就未免太不够意思了。
中国做事功之人,最为成功的就是晚清民国时代的袁世凯,此人不喜读书,发誓要向班超那样,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于是投笔从戎,远赴朝鲜,和觊觎中国的日本人展开了决死殊杀。日本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承认说:“袁世凯以一人之力,将日本阻拦在中国门外。”如果不是他,甲午之战必将提前十一年爆发,日本也会提前十一年侵入中国。袁世凯正是凭了踏实苦干,最终做上了民国的大总统。盖因中国之大,真正肯做实事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袁世凯才会脱颖而出。
但是做事功,那是相当地艰难,倒不是难在做事之难上,而是做事与官场的法则是相悖的。袁世凯虽然做事功大获成功,却遭到所有人的鄙夷和唾弃,因为他一没关系二没门路,三不读书四没功名,不靠裙带没有背景,一路高升竟然不花钱,这在以平庸为特色的官场上是无法容忍的。袁世凯如果不是为人机灵,抓紧时间把满清推翻了。否则的话,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