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锣与“鸣金收兵”
    锣是我国常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音响宏亮,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旧唐书·音乐志》中“铜拔,亦谓之铜盘,出自西戌及南蛮”是关于“锣”的最早记载。秦汉以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铜锣逐渐从西南向内地流传。古代锣曾称为“金”,并用于战争,两军交战,常以锣来指挥,有鸣“金”收兵之说。

    宋代,锣在民间音乐形式“鼓板”中被应用。到元代,除民间的迎赛神社常常鸣锣外,它还是杂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除在宫廷“宴乐”使用外,也在民间流行,当时锣的制造和演奏已具有一定水平。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锣在明、清的昆曲伴奏中已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大锣西传欧洲,在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开始将大锣用于管弦乐作品中,是交响乐队中惟一的中国乐器。

    20世纪以来,锣已广泛用于地方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娱乐和节庆活动中,参加各种乐队的演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知道点中国文化简介 >知道点中国文化目录 > 锣与“鸣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