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历史的第一页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处于都铎王朝(1484—1603年)的统治下。这个王朝一方面尽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加强了英国实力,使英国成为了海上强国,同时也使英国的新型资产阶级力量更加强大。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在政治上都相信“君权神授”,认为“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意识——清教,掀起了“清教运动”。这两点造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面,终于在1640年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在国会中形成了与专制王权对立的反对派,国会同国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发展。1628年国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国王查理一世为得到国会拨款而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当国会抗议国王随意征税时,他却解散了国会,王权同国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新国会,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开始。1642年1月,查理一世离开革命形势高涨的伦敦,北上约克城组织保王军队,准备以武力镇压国会派的“叛逆”行为。8月22日,他在诺丁汉树起了王军旗帜,宣布讨伐国会内的叛乱分子,从而拉开了英国内战的序幕。
在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生了两次国内战争。它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社会阶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武装斗争。
1642年10月23日,王军同国会军在埃吉山进行了首次大规模交战。王军兵力7000多人,国会军7500人。国会军两翼骑兵被王军骑兵的反击所打败,但中路步兵却打退了王军步兵的进攻,并将其击溃,战斗结果未分胜负。10月29日,王军攻占牛津,11月12日攻占距伦敦7英里的布伦特福,首都告急。4000多名由手工工人、学徒和平民组成的民兵队伍火速开往前线,国会军力量大增,迫使王军放弃进攻伦敦的计划。1643年,整个军事形势对国会军十分不利。9月,王军兵分三路进攻伦敦,首都再次告急。伦敦民兵组织4个团同国会军一起挫败王军的进攻,伦敦再次转危为安。但王军控制了3/5的国土,国会军处于被动。
国会军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从政治上看主要是由于掌握国会领导权的长老派动摇妥协,不愿与国王彻底决裂,满足于既得利益,无意推翻王权;军事上主要是由于统帅埃塞克斯等人消极怠战,缺乏主动进攻精神,军队缺乏训练,素质较差。后来军中涌现出了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将领。克伦威尔亲自组织“东部联盟”军队1.2万人,在1643年的东部几场战斗中连战皆捷。
1644年7月初,两军在马斯顿荒原展开了内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会战。克伦威尔指挥左翼骑兵很快摧毁了王军第一、第二线骑兵,鲁伯特落荒而逃。一个半小时后,国会军左翼取得胜利。但是,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却遭到王军步兵和骑兵的猛烈反击,步步后退,处境危急。克伦威尔此时一举击溃王军右翼骑兵,又集中兵力冲入王军步兵阵中,使得王军溃败。马斯顿荒原之战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它扭转了国会军连连失利的局面,从此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同时,这次会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取得会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他的部队从此也以“铁骑军”闻名全国。
此后,克伦威尔在军队中代表国会,在国会中代表军队,一身二任,以他为首的独立派掌握了军队的实权。内战的形势也大为改观。国会军一改过去被动防守、等待作战的消极路线,采取主动进攻、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