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摩罗诗力说(2)
诗人之死》补写的最后十六行诗;士师,指法官。

    (121)《并世英雄记》通译《当代英雄》,写成于一八四○年,由五篇独立的故事连缀而成。

    (122)摩尔迭诺夫 俄国军官。他在官厅的阴谋主使下,于一八四一年七月在高加索毕替哥斯克城的决斗中,将莱蒙托夫杀害。

    (123)波覃勖迭(F.M.vonBodenstedt,1819—1892)通译波登斯德特,德国作家。他翻译过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俄国作家的作品。

    (124)《伊思迈尔培》通译《伊斯马伊尔·拜》,长篇叙事诗,写于一八三二年。内容是描写高加索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战争。

    (125)密克威支(1798—1855)通译密茨凯维支,波兰诗人、革命家。他毕生为反抗沙皇统治,争取波兰独立而奋斗。著有《青春颂》和长篇叙事诗《塔杜施先生》、诗剧《先人祭》等。

    (126)斯洛伐支奇(1809—1849)通译斯洛伐茨基,波兰诗人。

    他的作品多反映波兰人民对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一八三○年波兰起义时曾发表诗歌《颂歌》、《自由颂》等以鼓舞斗志。主要作品有诗剧《珂尔强》等。

    (127)克拉旬斯奇(1812—1859)波兰诗人。主要作品有《非神的喜剧》、《未来的赞歌》等。

    (128)列图尼亚通译立陶宛。

    (129)维尔那大学在今立陶宛境内维尔纽斯城。

    (130)《死人之祭》通译《先人祭》,诗剧,密茨凯维支的代表作之一。写成于一八二三年至一八三二年间。它歌颂了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复仇精神,表现了波兰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强烈抗议,号召为争取祖国独立而献身。

    (131)加夫诺立陶宛城市。密茨凯维支曾在这里度过四年中学教师生活。

    (132)阿兑塞通译敖德萨,在今乌克兰共和国南部。

    (133)克利米亚即克里米亚半岛,在苏联西南部黑海与亚速海之间,有许多风景区。

    (134)《克利米亚诗集》即《克里米亚十四行诗》,共十八首,写于一八二五年至一八二六年间。

    (135)《格罗苏那》通译《格拉席娜》,长篇叙事诗,一八二三年写于立陶宛。

    (136)《华连洛德》通译全名是《康拉德·华伦洛德》,长篇叙事诗,写于一八二七年至一八二八年间,取材于古代立陶宛反抗普鲁士侵略的故事。

    (137)摩契阿威黎(1469—1527)通译马基雅维里,意大利作家、政治家。他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拥护者,主张统治者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著有《君主》等书。密茨凯维支在《华伦洛德》一诗的开端,引用了《君主》第十八章的一段话:“因此,你得知道,取胜有两个方法:一定要又是狐狸,又是狮子。”

    (138)密茨凯维支于一八二九年八月十七日到达德国魏玛,参加八月二十六日举行的歌德八十寿辰庆祝会,和歌德晤谈。

    (139)《佗兑支氏》通译《塔杜施先生》,长篇叙事诗,密茨凯维支的代表作。写于一八三二年至一八三四年。它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进攻俄国为背景,通过发生在立陶宛偏僻村庄的一个小贵族的故事,反映了波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华伊斯奇(ojski),波兰语,大管家的意思。

    (140)普希金于一八三一年秋到沙皇政府外交部任职,一八三四年又被任命为宫廷近侍。

    (141)《铜马》今译《青铜骑士》,写于一八三三年。下文的《大彼得像》,今译《彼得大帝的纪念碑》,写于一八三二年。

    (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坟简介 >坟目录 > 摩罗诗力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