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长者
在等候的时间里听到了一段有趣的交谈。几个打字员都是年轻小姐,她们手指不停嘴也不停,在争论全校风度最好的是哪一位教师。她们的争论对象,渐渐从表演系转到别的系,从青年转到老年又转到中年,从男老师转到女老师,最后停留在一个人的名字上不动了,这个人的名字叫张可。

    从她们的七嘴八舌中听得出来,张可老师是个传奇性的人物。出身富贵之家,容貌美丽,娴熟英语,莎士比亚研究专家,而居然早在三十年代十几岁时就参加了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等到一九四九年共产党夺取政权,她却功成身退,离开组织成了一名普通教师。但是,只要学校有重要外宾来访,总少不了她。高雅的仪容和漂亮的英语每次都让来访者感到有些意外。打字员们说,那时她们总会暂停手下的工作冲出去看,不是看外国人而是看张可老师,看她的举手投足、言谈风度。

    旁听这番议论后不久我们要下乡了,说是不能让我们在高楼深院里成为书呆子,必须到农村参加当时正在开展的quot;四清运动quot;。全班同学正好都厌烦了听那些课,觉得再听下去未必成为书呆子却一定成为呆子,于是便欢天喜地地打点行装,只有郭沫若推荐来的曲信先同学得了肝炎,不仅不能去,还要由医务室隔离,眼泪汪汪地十分悲伤。

    我们去的地方是江苏太仓浏河,每个村去一个教师、一个同学,再搭配一个从附近县乡抽调过来的农村干部。在一堵公布名单的墙上看到,与我一起到一个叫郏家宅的村子里去的农村干部叫李惠民,而教师,则是张可。

    三

    我们三人住在全村最穷的一户农民家里,这家农民有三间小泥屋。东间挤着房东夫妻和子女;西间住着房东的母亲,还养了两只羊;中间一间放置农具和吃饭,又养着四只羊。六只羊都是集体所有的,在这家借住,和我们一样。我和李惠民住中间那间,与四只羊相伴;张可老师住西间,与房东母亲和两只羊相伴。

    我们三人就在这家吃饭。按城市标准交饭费,但照规定,如果饭桌上出现了荤菜,一筷子也不能去动。不过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家人家的下饭菜永远只有一碟盐豆,连一片青菜也没有,这让人感到奇怪。我们的任务第一是参加田间劳动,第二是帮助这个村庄清理近几年的账目,看看有没有人贪污。但清理来清理去,最大的疑点数还及不上我们三人每月交的伙食费。当然不敢说房东贪污,但我们三人的脸色已每况愈下。我年轻,更依赖营养,张可老师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说了:quot;你正长身体,不能长时间这样,我昨天去打听了,你的其他同学也在补营养。quot;说着悄悄递给我几粒巧克力。农村干部李惠民则每天晚上端给我一小碗炒米粉,这是他的未婚妻留给他的。

    张可老师当时应该是四十四岁,她在那间低矮的泥屋里挂了一顶雪白的帐子,与成天咳嗽不停的老太太和两只羊勉强分开。我知道她最受不住的不是伙食、住宿,而是用水,因为这儿淘米、洗衣、梳洗乃至刷便桶,全靠屋前一条杂草丛生的污浊小河沟。另一项受不住的是雨天走路,在溜滑无比的淤泥中她简直迈不开步,有时狠心一迈又必定重重摔跤,引来座座泥屋门口的一片笑声,我便一拐一扭地赶去搀扶。

    进了泥屋她稍作梳理立即又容光焕发,走到门口站着与我说一会儿话,顺便扫了一眼我手中卷着的书。下乡时我特意挑了一本比较耐读的书带来,那是兰姆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的英文版,哪想到会在这儿遇到真正的专家,因此故意掩掩藏藏不让她看见。但是一个人对自己熟悉的书籍的感应总是超常的,张可老师只远远闪过一眼就笑着说:quot;不要只读兰姆,最好读原文。quot;我红着脸说:quot;那是古英语,很难。quot;张可老师说:quot;你真不知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霜冷长河简介 >霜冷长河目录 > 长者